7月15日,2022“粵有數”數字化治理交流會在廣州、北京、惠州三地通過遠程直播的方式同時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互聯網與新經濟專業委員會與廣州南方學院、廣東數字政府研究院聯合主辦。
交流會梳理檢視當前數字化賦能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最新應用,討論如何為互聯網和大數據更好地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制度支撐和科學管理。會上推薦了數字化治理的18個優秀、創新案例,覆蓋智慧黨建、數字政府、政府網站適老化應用、“區塊鏈+個稅股權轉讓”助力智能征管、大數據助力農產品銷售、食品溯源防偽區塊鏈生態系統等。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高尚省在交流會上表示,廣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2017年以來在全國率先啟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目前已基本建成省級統籌、上下協同、運轉高效的數字政府工作業務體系。“粵省事”移動政務服務平臺APP版以極高的用戶量、服務集成度和活躍度,走在全國前列。
中國體改會常務理事、互聯網與新經濟專委會主任祝華新在主旨發言中建議,對數字經濟設置好紅燈和綠燈,不僅要踩剎車,也要踩油門。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要求:“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新聞輿論導向也是協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經濟工作部門共同守護著“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為了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精準解讀政府相關監管政策,站在治理者立場有力引導輿論,講好數字經濟和數字治理故事,抵制和澄清質疑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否定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
“粵有數”是廣東一個研究數字化治理的新型智庫,集聚了高校、業界和黨政機關的專家學者。專家委員會執行主任藍云主持圓桌論壇,提出:廣東作為網民大省、互聯網應用大省、互聯網企業大省,新技術導入基層治理需要雙向賦能,既賦能社區居民,也賦能基層公共服務人員,用新技術、新應用推進治理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