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新聞頭條

黃守宏:穩定經濟必須穩住市場主體

時間:2022-04-02 11:17 來源:瞭望 作者:黃守宏

  ◇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并舉的原則,加大稅費支持政策力度,以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高校畢業生占新成長勞動力的一半以上,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要把促進這一群體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就業創業指導、政策支持和不斷線服務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微觀基礎。穩定經濟必須穩住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量大面廣,吸納了90%以上的城鎮就業,當前生產經營遇到很多困難。要完善和強化減負紓困等政策,幫助這些市場主體渡過難關、防止出現大規模倒閉,夯實經濟穩定運行、質量提升的基礎。

  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

  這些年,國家持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2016年至2021年減稅降費規模合計超8.6萬億元,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有力促進了經濟增長和結構優化。從近期各方面的調研看,在市場主體最為期待的政策選項中,減稅降費仍列首位。為此,黨中央、國務院確定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并舉的原則,加大稅費支持政策力度,以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一方面,減稅降費力度只增不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繼續執行制度性的減稅降費政策。二是部分2021年到期的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延續實施,包括: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延續實施部分個人所得稅優惠以及科技企業孵化器、退役士兵就業創業等稅收優惠政策。三是出臺一些新政策。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由10%降至5%;加大激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力度;針對受疫情影響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等特殊困難行業,實施精準幫扶的減稅降費措施。

  另一方面,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顯著加大。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目前占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超三分之一。增值稅實行鏈條抵扣機制,以納稅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進項稅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額。當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時,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會形成留抵稅額。國際上對于留抵稅額一般有兩種處理方式,即允許納稅人結轉下一個納稅期繼續抵扣或者申請當期退還,其中允許退還的國家或地區會相應設置一定退稅條件,如留抵稅額必須達到一定數額、只允許特定行業申請退稅等。我國過去長期實行的是留抵稅額結轉到下一個納稅期繼續抵扣方式。這種方式與當期退還方式相比,對企業來說增加了部分資金占用,從而增加了財務成本。2016年營業稅改增值稅全面推開后,留抵稅額快速增加。2019年以來,我國逐步建立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主要是對增量部分給予退稅。

  綜合考慮多方面情況,今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優化征繳退流程,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把納稅人今后才可繼續抵扣的進項稅額予以提前返還。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重點支持制造業,全面解決制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預計今年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這對市場主體來說不僅直接增加現金流,也降低財務成本。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這有助于提升企業發展信心,還能夠促進消費投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

  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

  與大企業相比,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資金問題更為突出。要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優化監管考核,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的覆蓋面,推動普惠小微貸款明顯增長、信用貸款和首貸戶比重繼續提升。一些行業受疫情影響大、持續時間長,不少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要引導金融機構準確把握信貸政策,繼續給予融資支持,避免出現行業性限貸、抽貸、斷貸。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是逆周期調節的重要工具,其資金供給具有長期、大額、低息特點,要充分發揮其在穩增長、促投資、擴內需中的重要作用。推進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稅務、海關、電力等單位與金融機構信息聯通,為金融機構及時增加信貸投放創造條件。各方面要加強協同配合,努力營造良好融資生態,進一步推動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今年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重點抓好三件事。

  一是推動降低要素成本。這幾年,國家在推動降低企業用電、用地、用網、公路貨運和港口收費等成本方面出臺了不少政策,今年這些政策要繼續實施,有的要加大力度。要清理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支持地方對特殊困難行業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政策,推動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二是推動降低各種收費。近些年,各類平臺發展很快,對繁榮經濟、促進流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平臺利用市場支配地位搞“二選一”、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收費過高等問題。經過這兩年政府依法引導和治理,情況有明顯改善,但問題依然突出。今年要繼續引導大型平臺企業降低收費,維護中小商戶合法權益、減輕不合理收費負擔。大型平臺與中小商戶是共生共榮關系,中小商戶日子好過了,也有利于大型平臺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等收費?,F在一些地方財政比較緊張,就打企業主意,罰沒收入大幅增長,加重企業負擔,必須堅決予以糾治。要從源頭抓起,抓緊清理相關違規文件,規范行政處罰事項及標準,嚴控非稅收入不合理增長。今年要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協同治理和聯合懲戒機制,堅決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

  三是加大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清理力度。去年以來,受國內外復雜嚴峻環境和疫情多點散發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應收賬款增長較快、被拖欠情況增多。對此,國家出臺一系列治理措施。今年要在此基礎上,依法依規加大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整治力度。重點整治大企業濫用市場優勢地位逾期占用、惡意拖欠中小企業賬款行為,規范商業承兌匯票使用,嚴禁以各種方式方法規避及時支付義務。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要帶頭清欠、限期完成。餐飲、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運等行業就業容量大、受疫情影響重,各項幫扶政策都要予以傾斜,支持這些行業企業挺得住、過難關、有奔頭。

  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

  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就業的政策措施,包括對企業穩崗擴崗的貸款貼息、租金減免、用地優惠等支持政策,對重點群體就業的社保、見習、創業等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政策。在此基礎上,今年國家又出臺了新的政策措施,關鍵是要把這些政策落實到位。

  一是落實就業促進和服務政策。延續執行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等階段性穩就業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明顯提高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加快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增強公共就業服務針對性。

  二是抓好重點群體就業。高校畢業生占新成長勞動力的一半以上,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要把促進這一群體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就業創業指導、政策支持和不斷線服務。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和就業保障,促進農民工就業,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F在我國靈活就業人員有2億人,要加強靈活就業服務,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開展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三是加強勞動者技能培訓。當前我國就業總量問題和結構性問題并存,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供需缺口達2000萬人,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制約因素。要繼續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實訓基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

  四是大力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堅決防止和糾正性別、年齡、學歷等就業歧視。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著力解決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突出問題。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