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遲福林:推進粵港澳服貿一體化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時間:2022-03-28 15:17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記者 劉長欣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在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贏得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中,粵港澳大灣區如何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我認為重點在于能否全面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廣東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進程中,橫琴、前海兩大合作發展平臺將發揮重要作用。

  服務貿易一體化

  將釋放大灣區巨大潛力

  南方日報:您如何看待粵港澳大灣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角色?

  遲福林:我認為,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將提升大灣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當前,服務貿易已成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贏得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推動力。無論是釋放國內服務型消費潛力,還是推進服務型制造業的發展,都對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服務貿易已成為全球自由貿易的重點與經貿規則重構的焦點的情況下,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任務之一在于服務貿易。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將成為我國與世界經貿聯系的重要樞紐,也將成為全球創新中心、金融中心。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要加快構建與之相適應的一體化產業體系、服務體系與市場體系,以更好服務于國內大循環關鍵環節的暢通及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并在促進中國與全球市場更深程度連接融合、要素集聚配置與雙向流動中發揮更大作用。

  提升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也將釋放大灣區巨大經濟增長潛力。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為2.3萬美元,僅為東京灣區的51.2%、紐約灣區的23.9%;地均GDP為0.3億元/平方公里,僅為東京灣區的55.5%、紐約灣區的34.5%。從現實看,港澳創新實力較強、創新體系比較完善,珠三角九市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且背靠全球最大的創新成果應用市場。未來幾年,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項下的人員、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動,將釋放巨大的經濟增長潛力。

  更高水平互聯互通

  服貿是重點也是難點

  南方日報:目前來看,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的建設,存在哪些挑戰?

  遲福林:客觀看,實現粵港澳更高水平互聯互通,重點在服務貿易,難點也在服務貿易。

  幾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地面交通、空港、口岸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開通運行,設施硬聯通水平大幅提升。但也要看到,大灣區服務貿易領域仍存在一些體制機制的掣肘。

  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港澳在資金、技術等方面存在巨大優勢,但在人口、土地等方面資源短缺。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初步實現生產要素和生活要素的自由流動,形成了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在推動廣東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拓寬了港澳發展空間。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量為1.7萬億美元,是紐約灣區的90%,是東京灣區的84%。

  隨著廣東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港澳拓展發展空間的需求日益迫切,粵港澳大灣區面臨著新的轉型發展需求。其中,香港在以金融、研發、商務服務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廣東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但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僅為48.4%。

  未來,香港要穩固其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澳門要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廣東要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

  創新體制機制

  實現服務體系全面對接

  南方日報:您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在服務貿易領域存在一些體制機制的掣肘。在率先實施高水平開放政策方面,您有何建議?

  遲福林:要盡快在CEPA框架下制定精簡的粵港澳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逐步推動現有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與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合并,實現大灣區內服務業投資與跨境服務貿易的一體化管理。

  在準入階段開放的基礎上,盡快實現規制對接、資格標準互認。建議全面實行規則統一的服務業企業自主投資登記制度與簡易退出制度,實現資本在大灣區內自由便利流動;逐步建立統一的以信用為基礎的市場管理體系以及粵港澳服務業資格標準體系、資格互認轉換體系,制定大灣區服務貿易“認可經濟營運商”認證標準。

  南方日報: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一體化,不僅涉及服務標準、制度規則的對接,還涉及服務貿易項下融資匯兌、市場監管等服務的對接。在這方面如何實現體制機制的創新?

  遲福林:要重視粵港澳營商環境的對接,例如制定實施更加便利的大灣區服務貿易資金支付和轉移制度,依托香港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與監管制度,最大限度便利服務貿易企業開展跨境服務業務;成立粵港澳服務貿易協調監管委員會,推進粵港澳金融服務一體化;建立仲裁、調節、協商等非訴訟對接平臺,支持大灣區內創建兩大法系仲裁模式裁決跨境民商事案件。

  更好促進港澳人才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應該如何推動廣東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進程?

  遲福林:廣東自貿試驗區已在商事制度改革中進行了不少超前的探索,發揮了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內有條件率先實行海南自由貿易港現行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并逐步將其擴大到珠三角九市,實現廣東對港澳服務貿易開放的重要突破。

  我認為,應賦予廣東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在安全審查基礎上取消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股比限制、經營范圍限制,取消對港澳生產性服務提供者在當地存在、交易額、人員數量等方面的限制。

  此外,粵港澳三地應在疫情防控方面加強協調合作,在管住貨物的前提下,放開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文交流,更好促進港澳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要鼓勵并支持三地青年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溝通、對話、交流,尤其是鼓勵和支持大灣區青年在科技創新上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實現對港澳高校畢業生自由落戶政策,并享受與當地居民同等的購房及社會保障。

  在廣東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進程中,橫琴、前海等合作發展平臺將發揮重要作用。依托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有利條件,可以積極吸引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在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及生物醫藥、食品保健等領域的創新成果率先在大灣區轉化應用。依托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可全面實行與港澳對接的服務業職業資格、服務標準等標準。

  南方日報:近期,多地多點發生本土聚集性疫情,香港也正經歷第五波疫情。粵港澳大灣區應該如何推進公共衛生合作?

  遲福林: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粵港澳大灣區推進公共衛生合作的迫切性全面增強,這需要衛生、醫療、健康、教育等領域在標準和規則上的對接,以及與此相關的法律、咨詢等專業服務的對接。建議廣東與港澳公共衛生管理服務進行協調銜接,加快形成三地一體化的公共衛生風險監測、分析、研判和預警制度安排,完善公共衛生風險聯防聯控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聯動機制,盡快形成大灣區公共衛生治理新格局。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