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改革熱度指數 > 指數動態

通過持續深化改革應對“三重壓力”

2021年第四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發布

時間:2023-04-26 10:14

  1月29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在京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改革熱度第三方評估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為69.28,同比增長0.8;與上一季度相比,減少2.72,降幅3.78%。

  圖 最近1年來的改革熱度指數走勢

  2021年第四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的重要特點:

  1、社會領域改革熱度指數環比降幅最大。從六大領域來看,經濟領域得分75.08,政治領域得分64.25,文化領域得分66.18,社會領域得分64.77,生態領域得分72.49,黨建領域得分70.48。與上一季度相比,六大領域均明顯下降,其中社會領域降幅最大,下降幅度為4.99。

  2、東北地區改革熱度指數下降明顯。熱度指數呈現地域特征,東部地區領先,東北地區最后。東部、中部、西部、東北指數分別為70.14、69.65、68.88、67.80。與上一季度相比,東北、西部地區指數降幅較大。

  3、京津冀地區熱度指數位居三大城市群首位。與上一季度相比,三大城市群改革熱度指數排名保持不變。京津冀地區指數為70.94,仍位居首位;長三角城市群指數為70.57,位居第二;粵港澳大灣區(不含港澳)指數為69.92,位居第三。

  4、參與度下降。第四季度,宣傳度得分58.60,參與度得分71.08,反響度得分65.09,獲得感得分78.74。與上一季度相比,四大維度均有所下降,參與度降幅最大,下降8.27。

  5、北京(2021年度)首次進入TOP 5。從31個省市區的排名來看,四個直轄市均進入全國TOP 10,東部地區省市(天津、福建、北京、江蘇、河北、上海)優勢明顯。與上一季度相比,北京、上海、安徽進入TOP 10,北京2021年度首次進入TOP 5。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改革熱度指數”課題組認為,四季度改革熱度指數回落的直接原因是多個地方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與反復,也與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有關。課題組提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不斷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以更大力度調動社會各界對改革的參與熱情,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1年第四季度改革熱度第三方評估報告》摘要:

  1、從領域來看,社會領域降幅高于其他領域。第四季度,經濟領域得分75.08,政治領域得分64.25,文化領域得分66.18,社會領域得分64.77,生態領域得分72.49,黨建領域得分70.48。六大領域均明顯下降,其中社會領域下降幅度最大,政治領域次之,生態領域降幅較小。

  從近幾個季度的評估結果來看,除經濟、生態領域,其他領域熱度值均在第三季度達到2021年度熱度指數峰值,但隨后呈下降趨勢。經濟領域熱度值領先其他領域,政治領域改革熱度值偏低;社會、政治、黨建領域降幅較大。

  圖 2021年以來各領域改革熱度值變化情況

  2、從區域來看,東北地區熱度指數下降明顯。東部、中部、西部、東北,指數分別為70.14、69.65、68.88、67.80。區域熱度指數呈地域特征,東部地區第一,中部地區第二,西部地區第三,東北地區最后。四大區域均比上一季度明顯下降,其中,東北、西部地區指數降幅較大。

  圖 四大區域改革熱度指數

  3、從城市群來看,京津冀地區位居首位。三大城市群綜合指數70.47,其中,京津冀地區改革熱度指數70.94,粵港澳大灣區(不含港澳)改革熱度指數69.92,長三角城市群改革熱度指數為70.57,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與上一季度相比,三大城市群均明顯下降,粵港澳大灣區(不含港澳)下降較多。

  4、從維度來看,參與度明顯下降。第四季度,宣傳度得分58.60,參與度得分71.08,反響度得分65.09,獲得感得分78.74。與上一季度相比,四大維度均有所下降,參與度降幅最大,下降幅度為8.27。

  5、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5

  天津73.4,重慶72.56,福建71.77,北京71.73,江蘇71.34,陜西71.33,甘肅71.01,安徽70.66,河北 70.64,上海70.34,江西70,貴州69.84,湖南69.80,廣東69.70,浙江69.56。

  本季度東部地區省份優勢明顯,前十名中有六個東部省市(天津、北京、福建、江蘇、河北、上海)。北京市首次(2021年度)進入全國前5,陜西省首次(2021年度)掉出全國前5。天津市、重慶市、北京市、上海市四個直轄市本季均進入TOP 10。其中,福建省提升6名,重慶市提升5名,貴州省排名較上季度有所上升;湖南省、陜西省、河北省、甘肅省、廣東省、江蘇省排名下降。

  6、31個省會城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5

  沈陽75.34,天津73.4,貴陽73.31,濟南 72.77,武漢72.67,南京72.64,重慶72.56,福州72.26,廣州 72.21,昆明72.15,西安71.99,長沙71.88,合肥71.75,北京71.73,南昌71.64。

  東部地區天津市、濟南市、南京市、福州市、廣州市,中部地區武漢市,東北地區沈陽市和西部地區貴陽市、重慶市、昆明市表現亮眼,進入前十名。廣州市首次(2021年)進入TOP 10。重慶市、南京市、天津市排名大幅提升,南昌市、長沙市、合肥市、濟南市、武漢市排名下降。其中,重慶市、南京市提升6名,天津市提升4名。

  7、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5

  郴州77.49,蚌埠76.37,寧德75.72,沈陽75.34,廈門75.17,防城港75.03,鎮江 74.85,南通74.71,深圳74.63,河源74.63,大理74.54,汕尾74.44,眉山74.19,紅河 73.98,延安73.71。

  相比上一季度,郴州、沈陽、防城港、鎮江、南通、河源、眉山、紅河、延安四季度繼續留在TOP 15,蚌埠、寧德、廈門、深圳、大理、汕尾躋身TOP 15。

  8、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改革熱度指數

  沈陽75.34,廈門75.17,深圳74.63,天津73.4,濟南72.77,武漢72.67,南京72.64,重慶72.56,寧波 72.45,廣州72.21,西安71.99,北京71.73,青島71.09,杭州70.81,上海70.34,長春69.81,成都69.54,大連68.87,哈爾濱68.08。

  其中,北京提升較大,天津、南京、重慶提升2名;廣州、深圳、青島、廈門提升1名;沈陽、大連、長春、成都排名保持不變。

  9、318個副省級以下城市改革熱度指數 TOP 15

  郴州77.49,蚌埠76.37,寧德75.72,防城港75.03,鎮江74.85,

  南通74.71,河源74.63,大理74.54,汕尾 74.44,眉山74.19,紅河73.98,延安73.71,黃山73.4,南平73.37,貴陽73.31。

  相比上一季度,郴州、鎮江、南通、眉山排名上升,延安、紅河、防城港排名下降。蚌埠、寧德、大理、汕尾、黃山、南平、貴陽躋身TOP 15。

  10、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按區域改革熱度指數TOP 5

  東部地區:寧德75.72,廈門75.17,鎮江 74.85,南通74.71,深圳74.63,河源74.63。

  中部地區:郴州77.49,蚌埠76.37,黃山 73.4,贛州72.86,阜陽72.7。

  東北地區:沈陽75.34,白山72.55,佳木斯71.37,延邊70.52,吉林70.51。

  西部地區:防城港75.03,大理74.54,眉山74.19,紅河73.98,延安73.71。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