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通過一年多以來,海南產業方向、人才結構、商業形態,呈現多元變革;即將開啟的2022,自貿港建設又將進入怎樣一個新周期?面臨哪些機遇和難題?在近日舉辦的海南自貿政策與觀瀾湖產業經濟發展峰會現場,網易新聞獨家對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解讀自貿港產業發展前景、封關運作和房地產行業發展等熱點話題。
網易:遲院長最近出了本新書《逐夢自由貿易港—我在海南的33年》,您在海南的30多年,一直在推進海南的開放發展,一直在逐夢。現在,您的海南夢實現了嗎?
遲福林:我的海南夢實現了“一半”。海南已經宣布建設自由貿易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已經實施一年多,但是到2035年能不能實現“自由貿易港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的目標,成為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高地,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所以我還在繼續深入研究,還在不斷發聲,就是希望促使各方面形成共識。
首先,海南自由貿易港是國家重大戰略,應該說在這點上,上上下下都已經形成了共識;第二,在這個共識下我們怎么樣才能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在海南取得重大突破;第三,現階段,自貿港建設在某些方面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是距離《總體方案》提出的目標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我認為,2025年封關是個關鍵節點,到2035年基本建成更是一個中長期的大目標,仍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比如“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海關應該如何設計;封關運作后海南的免稅市場應該怎么設計?這些都是各方關注的重大問題,還需要研究。
網易:從2018年到現在三年多時間,您在這段時間里最大感觸是什么?
遲福林:首先,我最大的感觸是海南吸引了國際國內,尤其是國內企業的高度關注。第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整個目標明確了。即海南自由貿易港要實現國際化,要以打造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市場作為重要抓手。第三,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比如,與過去比較,海南營商環境有所改善,但與國際成熟的自貿港相比還有差距。
網易:您剛提到從國際企業到國內品牌企業高度關注海南,但從中小企業或者說從創業者的角度來講,他們的海南機遇在哪里?
遲福林: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第一,產業的發展機遇。服務貿易是未來對外開放的重點和方向。海南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關鍵都在于服務貿易。應該說,企業在海南設立區域總部,打造東盟與國內大市場的連接點,這方面可以有很多文章可做。第二,農產品加工制造業。為什么海南農產品的附加值低?農民收入低?關鍵在于農產品的加工制造水平太低,以包裝、保鮮、加工、儲藏、運輸為重點的農業產業鏈、供應鏈沒有形成。如果未來幾年,海南農產品的供應鏈、產業鏈形成了,將帶來諸多變化。首先,農業、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將發生變化,從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轉變為各種專業合作社規模經營。其次,農產品、農業的附加值將會提升。此外,如果把加工、包裝、保鮮、儲藏、運輸這些都做好了,不僅國內市場有需求,國際市場也有需求,海南就會成為一個立足國內、面向全球的熱帶農業產品的大交易市場。
網易:中小創業者的機會在于要抓住產業鏈中的某一個節點?
遲福林:我舉個例子,有企業家和我介紹過相關情況。比如,海南能不能成為一個區域性的燕窩交易市場?全球大概有80%的燕窩產自于印度尼西亞,但是全球90%的燕窩銷量在中國國內,燕窩市場上估計每年至少有1000億的交易量,這種產業鏈中企業就有一些機會。再比如熱帶農產品,一個品種怎么能形成一個產業鏈,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網易:您也提到海南自貿港封關之后的一些暢想,封關之后,對于本土居民來說的話,會帶來哪些改變嗎?
遲福林:雖然從短期看,自貿港的政策紅利還仍未釋放,但是,從中長期看,本土居民益處很多,比如就業機會,比如教育、醫療、文化方面的改善;市場做大、產業發展基礎做好了以后,將給本土居民提供各種各樣的市場機會,老百姓就能從中獲益。再比如免稅,現在海南人不能買免稅商品,未來可能會逐步放開,這都是一些可以享受到的政策紅利。更重要的是,海南自貿港發展起來以后,會給大家創造一個好的發展環境。這也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應有之義。
網易:2025年封關前后的免稅政策您怎么看?
遲福林:關于2025年封關前后的免稅政策,我認為,第一,以打造全球最大免稅購物市場為目標;第二,只要符合條件,各類市場主體都可以參與免稅市場經營,在公平競爭中提升海南免稅購物的供給服務質量,逐步形成一個好的服務鏈。第三,隨著海南免稅市場目標預期的確立,免稅購物政策也會有突破,島內人民也會從中受益。
網易:一直有一些比較的聲音,包括像上海自貿區、珠海橫琴新區、深圳先示區先后出來,你覺得這些國家戰略級的新區出來之后,海南自貿港優勢在哪里?
遲福林:海南有幾個大優勢。第一,海南是我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我國大約2/3的海洋面積在南海,我國80%的對外貿易量是通過海洋完成的,海上貿易中又有80%是經過南海通道的。南海在國內外的戰略位置是別的地方取代不了的。第二,海南有很多的資源優勢,包括土地資源、海洋資源、生態環境資源等。第三,《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最大的保障。所以,地理和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立法優勢是海南所擁有的其他地方沒有的獨特優勢。怎么樣把這三個優勢用好,是個關鍵。
網易:目前房價是民眾比較關心的民生問題,在自貿港背景下,你怎么看待海南的房價?
遲福林:要客觀分析海南的房價。第一,目前海南人口1000萬左右,未來隨著自由貿易港基本建成,估計至少達到1500萬到1800萬人口。人口增加,對房子的需求也會增加。第二,海南的發展尤其是服務貿易發展會吸引大批中青年的科技人才等專業人才到海南。要大力發展房地產租賃市場。第三,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新加坡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模式,就是在解決當地人住房的同時,對中高端住房的管理逐步放開。未來逐步走向多元化的房地產市場,例如房地產租賃市場等,房價總體上會在比較穩定中略有上升。另外,隨著全島同城化以后,房價相對趨穩,但是個別地方的房價趨穩當中有所下降。
網易:剛好我們今天在觀瀾湖,從自貿港園區發展角度講,您怎么看待觀瀾湖的這種園區發展模式?
遲福林:海南未來會逐步形成一個一個園區。觀瀾湖經過15年開發,從一個火山巖荒地,變成了一個國際化的、以旅游產業為主體的綜合產業園區。我想海南未來這樣的園區的發展會越來越多,同時,這樣的更多的園區發展將有利于提升老百姓工作、生活環境。當然,對于觀瀾湖片區本身,未來多元化會是它的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