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彭森主編《“十四五”時期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研究》出版

時間:2022-01-04 14:12

《“十四五”時期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研究》
 

彭森  主編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以“十四五”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為主題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如何發揮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作用等若干重大問題的研究報告匯編。內容涵蓋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內涵和結構,土地、資本、勞動力、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推進共同富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研究,保護企業家創新精神、健全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央地關系改革,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下的政府行為邊界,以及“十四五”時期重點改革議題及改革推進機制研究。

 

 

序 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 軍的第一個五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緊密關聯的還包括完善宏觀調控治理能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以及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等多方面經濟體制改革內容,這些改革內容歸根結底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第一,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第二,堅持高標準的品質要求。

  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改革再出發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決策。當前國際經濟、政治、文化、安全格局都在發生深刻的大變革、大調整,中國的穩定發展面臨巨大的風險和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根本出路還是深化改革、專注發展,辦好自己的事情。而要化危為機,就必須堅持用改革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其次,改革再出發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一招。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仍然是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新發展格局的形成,涉及很多利益格局和結構的調整,包括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城鄉的關系等。這些關系的調整實際上就是改革,深化改革才能進一步擴大內需,擴大市場規模,提高消費水平,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后,改革再出發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根本動力。“十四五”規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目標、任務,要完成這些,關鍵還是要以改革統攬全局,提供動力。

  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必須深刻理解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一般意義上的改革和市場化改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般意義上的改革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需要不斷地調整和變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因此都說,發展無止境、改革亦無止境。而市場化改革的目標是對傳統計劃經濟進行徹底改革,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另一方面,市場化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目前仍有很多問題,比如市場體系還不健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尚未理順,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范圍有限,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干預過多,等等。所以,我們應當始終不忘初心,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全力推動市場化改革的進程。

  堅持市場化改革目標的核心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理論和實踐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完成這樣的任務,要建立起兩個基本制度。一個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另外一個是要建立夯實市場體系的基礎制度,包括產權制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這三個方面。通過建立這樣的制度,真正做到在市場能夠高效配置資源的領域里、在市場機制可以有效調節的事項上,企業能夠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同時,繼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政府主要的工作是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和環境,完善宏觀經濟治理。

  堅持高標準的品質要求,要在以更高的起點、更高的層次、更高的目標上推進市場化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更高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清醒看到,推動高質量發展還有不少體制性障礙,還存在要素流動不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觀經濟活力不強等問題。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不移深化市場化改革,不斷在關鍵性基礎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創新,通過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破除這些體制機制障礙。

  堅持高標準的品質要求,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中國進入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深層次市場化改革的新階段,最鮮明特點就是從市場開發轉向制度開放,通過國內規則制度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加速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融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一帶一路”建設是當前對外開放的重點方向,應以此為重點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健全高水平開放政策保障機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

  作為經濟體制改革領域的高端智庫,我會長期關注中國的市場化改革進程,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建立、完善做出了諸多歷史性的貢獻。2020年,我會圍繞“十四五”時期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若干重大問題研究這一主題,組織科研力量,聯合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開展系統研究和協同攻關,以研究成果為基礎,形成本書。本書秉承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專注改革、研究改革、建言改革的傳統,匯聚了新一代改革者的思想和智慧,對我國當下和未來的經濟體制改革都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時代瞬息萬變,改革永無止境。在這個改革浪潮仍然波瀾壯闊的新時代,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還將面臨各種難以預見的挑戰,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改革者肩負使命,繼往開來。就中國的高標準市場體系研究而言,本書仍然還只是一個起點,遠非終點,各項研究必然有未及之處,敬請關心中國改革事業的讀者朋友不吝賜教。

    彭 森  

 

 

 

后 記

  市場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運轉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市場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增強,市場發展環境持續改善。與此同時,一些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

  針對這些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對市場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1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這是繼2020年推出《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后,是中央從發展改革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我國“十四五”時期深化推進關鍵領域改革、指導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2020年3月,為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深改委第十一、十二次會議精神和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十四五”時期的目標要求和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研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十四五”時期體制機制改革的有關問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集中就“十四五”時期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若干重大問題研究這一主題,組織科研力量開展系統研究和協同攻關,設置十一項重大課題。該項研究也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社科學術社團主題學術活動資助。本書即是以這11項重大課題研究成果為基礎,并進一步梳理形成的,旨在為基本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貢獻力量。

  本書編撰工作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同志主持,在編輯委員會宋曉梧、趙艾、樊綱、遲福林、石小敏、孔涇源、張思平、李青、趙珍、胡德巧、張朝元、石明磊、張昕、諶利民、馮楚軍、余希朝、岑玉瑩、陸琪、郝思思等積極支持下,趙艾同志統籌全書,南儲鑫、胡玉平、盛澤宇、邱永輝、韓仲德負責具體的編輯工作。

  具體執筆分工如下:

  第一章:諶利民、郝思思、梁渲、唐艷云、袁沫、朱蓓、趙心媛、張浩;

  第二章:遲福林、匡賢明、張飛、胡雷、桂梅;

  第三章:彭森、黨國英、南儲鑫、盛澤宇、邱永輝;

  第四章:諶利民、郝思思、梁渲、唐艷云、顏祖欣、鄭浩南;

  第五章:孔涇源、邱永輝、徐照林、張諾舟;

  第六章:王俊秀、許可;

  第七章:胡德巧、常興華、王少國、王陽、田帆、匡國靜、李偉等;

  第八章:馮楚軍、盛澤宇、王招;

  第九章:李青、盛澤宇;

  第十章:樊綱、郭萬達、文雅靖;

  第十一章:程穎博、張思平。

  感謝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別是責任編輯余平博士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專業素養,本書才得以如期面世。

  愿本書的出版能夠為“十四五”時期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由于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