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賓、朋友們:
上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京師“一帶一路”論壇。下面圍繞本次論壇主題,談幾點認識和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須打造好“信任絲綢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2013年秋提出到現在,8年多過去了。8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已由政治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理念認同轉化為務實成果。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人文交流“心聯通”,共商共建共享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實現了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為推動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方案。
面對百年變局、全球疫情和氣候變化,共建“一帶一路”雖仍面臨重要機遇,但國際環境日趨復雜。需要保持戰略定力,抓住戰略機遇,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國內和國際、統籌合作和斗爭、統籌存量和增量、統籌整體和重點,積極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2021年11月8日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11月19日召開的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對新形勢下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偟目?,要統籌謀劃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共建“一帶一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扎牢風險防控網絡。要加強抗疫國際合作,繼續向共建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努力實現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給質量、更高發展韌性,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這些年,我們提出要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還提出要建設健康之路、廉潔之路、數字之路、復蘇之路、合作之路、增長之路等等,不斷完善充實共建“一帶一路”的內涵。從新形勢下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角度看,建設“信任絲綢之路”至關重要。
古往今來,小到個人,再到組織,大到國家,都必須以“信任”為本,否則一切無從談起。“信任”的案例比比皆是,但失信的樣本也不在少數。“信任”既是稀缺資源,也是奢侈品。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信任既是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前提,也是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信任是“國際關系中最好的黏合劑”。面對百年變局、全球疫情和氣候變化,后疫情時代,完善全球治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復蘇,都有賴于加強“信任”,共建“信任經濟”。
打造“信任絲綢之路”當務之急是破解、消除信任赤字。信任赤字是目前全球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破解信任赤字,關鍵在于尊重規則、恪守規則;在于溝通交流、加強對話;在于以誠相待、信守承諾;在于相互尊重、互商互諒。一句話,也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基礎和關鍵或許在于構建人類“信任”共同體。
二、橫琴深合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形勢下做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發開放,事關國家發展大局。建設好橫琴深合區,是深入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重點舉措,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部署和新示范,是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融入國家發展全局,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新體系的重要動力。建設好橫琴深合區,對“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又為橫琴深合區開發開放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橫琴深合區是“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澳門自古以來一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既有特殊的地理優勢,又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是貿易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其法律體系、商業運作模式與一些葡語國家和地區接近甚至相通。通過橫琴深合區這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可以依托廣東和澳門,把東亞經濟圈、拉美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乃至非洲經濟圈連接起來。有利于我國與包括葡萄牙在內的發達工業國家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既可以帶動大灣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又能夠有力推動互聯互通和國際產能合作。
國家對澳門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作出的安排,對于橫琴深合區開發開放無疑也是適用的。2018年12月,國家發改委與澳門特區政府簽署《關于支持澳門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簡稱《安排》)。《安排》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在憲法和澳門基本法框架下,以《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為指導,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圍繞實現“五通”加強溝通協商,推動澳門在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會展、特色金融、中醫藥及文化創意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實現內地與澳門互利共贏、協調發展。重點領域包括金融合作、經貿交流與合作、民心相通和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等4方面20條。粵澳合作、橫琴深合區開發開放的諸多內容都體現在《安排》中。
過去8年多,橫琴、珠海乃至廣東全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澳門積極響應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洶拿芮泻献鳎谕苿右慌险Z國家與我共建“一帶一路”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洶暮献骷訌娕c葡語國家的貿易投資,共同開拓葡語國家市場。與葡語國家進出口商品總值2019年達1496.39億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雖同比下降2.98%,仍然實現1451.85億美元。此外,澳門既協助葡萄牙、巴西等創新科技企業落戶內地發展,也協助內地企業把成熟的農業科技轉移至安哥拉、莫桑比克等非洲葡語國家。還比如,作為我國唯一擁有中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澳門,多次組織中醫藥文化走向海外的活動。澳門還發行“一帶一路”主題債券、加入“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在文化傳播交流方面,澳門利用語言和與葡語國家在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悠久聯系,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橫琴深合區的開發開放,粵澳合作、共同發力,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作用將進一步彰顯。
三、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可以大有作為
共建“一帶一路”,政府作用固然重要,但企業是主體,市場是導向。無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還是國際經貿合作,都給企業發展帶來巨大商機和發展空間。企業可以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有作為。
中央企業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先鋒隊和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92%的央企參與到了“一帶一路”建設中,其中,60%以上的央企參與股權投資,56%參與工程承包,53%參與海外并購,51%采用了BOT模式參與項目建設。央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投資設立了近1萬多家企業,承擔了3000多個項目,已開工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央企承擔的項目數占比達50%左右,合同額占比超過70%。“一帶一路”建設的“旗艦項目”和標志性工程大都主要由央企或以央企為主建設。當然地方國企與央企密切配合,其作用不可低估,也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骨干力量。
在中國央企(包括地方國企)主導和參與建設下,東部非洲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白俄羅斯有了首個區域經濟特區-中白工業園和轎車制造業。哈薩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東南亞因雅萬高鐵建設第一次有了高鐵。老撾因中老鐵路通車結束了“陸鎖國”歷史,實現了“陸聯國”夢想??夏醽喢蓛辱F路建成通車后已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為當地累計提供5萬個就業崗位,使東非地區貨運成本下降79%,商務成本下降40%,運輸時間縮減一半,極大提高蒙巴薩港口疏解效率,帶動區域乃至整個非洲經濟騰飛。埃塞俄比亞與吉布提的亞吉鐵路成為東非首條電氣化鐵路。烏茲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長達19公里,是中亞最長隧道,僅用900天時間即打通,解決了該國1000多萬老百姓去首都要繞道別國(塔吉克斯坦)的尷尬狀況。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吞吐量全球排名由合作前的第93位上升到第36位,已超過德國漢堡港成為歐洲第三大港口,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1.3萬個。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特別瓜達爾港建設進展順利,已投產運營的7個能源項目,總裝機340萬千瓦,可滿足860萬戶家庭用電需求。柬埔寨目前70-80%的電力由中資企業運營的項目供給,中國對柬援助和投資為柬創造至少80萬個就業崗位。此類可圈可點的案例還有許多。
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充滿活力。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從2015年至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數量分別為183家、210家、181家、179家和191家。有意愿在未來三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為301家。其中,有166家愿意同時投資于“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路”);62家愿意投資于“一帶”,45家愿意投資于“一路”。報告還顯示,從行業看,500強民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要涉足基礎設施、建筑施工、電氣機械、鋼鐵、房地產、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等行業。從地域分布看,主要來自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和上海等5個東部沿海省市。2019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191家企業中,有141家分布于上述省市,占當年所有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民營企業500強的73.8%。
“一帶一路”境外合作園區大都是民營企業建設和管理運營的。在沿線24個國家建設合作區82個,累計投資290億美元,入區企業近4000家,上繳東道國稅費超過2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5萬個就業崗位。中白工業園、中阿(聯酋)產能合作園區、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中埃塞東方工業園、中印尼青山工業園、中馬“兩國雙園”(中馬欽州、馬中關丹)、泰中羅勇工業園、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等,都是民營企業建設、管理和運營,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走深走實,高質量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企業的機遇和發展空間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可以大有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A設施重點工程建設會給產業合作創造諸多機會,特別是第三方市場合作前景廣闊。二是在發揮比較優勢上可以大有可為。中國企業業擁有“中國制造、中國建造、中國創造”的生產能力優勢,再加上“中國儲蓄、中國投資、中國儲備”的經濟實力優勢,可在具備條件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大型企業,生產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三是在資源開發合作上可以大有可為。可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源優勢,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延伸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四是在市場開發合作上可以大有可為。從目前情況看,“一帶一路”沿線不少國家產業水平不夠高,市場潛力大。產業投資將推動當地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投資合作機會。五是在合作抗疫推動經濟復蘇合作上可以大有作為。在抗疫物資生產、運輸,疫苗研制、使用,推動復工復產、經濟復蘇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合作機會。
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要真正有所作為,必須注意走穩走好。一是合規經營,遵守東道國法律法規,按國際規則辦事,規范對外承包工程市場秩序,重視工程和產品質量,履行社會責任。二是規避風險,主要是政治風險、安全風險、法律風險、金融風險等。三是誠信經營,不能無序競爭,擾亂市場秩序,互相拆臺“打亂仗”,不僅守法,還要守信,樹立良好形象。四是入鄉隨俗,充分尊重所在國當地的文化、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五是團結協作,不能各自為戰,特別是央企國企要幫帶民企,民企要配合好央企國企。六是講好中國故事,面對詆毀、指責共建“一帶一路”的雜音、負面輿論,要加強正面發聲力度,有效應對,講好“絲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