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6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壽光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壽光模式與新時代鄉村振興”研討會在壽光市農圣文化學術交流中心舉行。與會專家聽取了“壽光模式”研究課題組成果匯報,開展了熱烈研討,并到三元朱村、菜博會、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等地進行了實地調研。新時代鄉村振興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壽光分站、人民網山東頻道調研基地”同期揭牌。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尹成杰,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石明磊,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策專家庫專家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山東省區域發展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教授、博導張述存,中國農業出版社副總編輯、《世界農業》主編、高級編輯宋毅,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處長龍文軍,壽光市委副書記、壽光市人民政府市長趙緒春,濰坊市原市長、原壽光縣委書記、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先鋒”王伯祥,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中國改革勛章”獲得者、改革開放40周年感動山東人物、全國勞動模范王樂義,壽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濰坊科技學院校長、教授李昌武,學院黨委書記李鳳祥等領導、專家參加開幕式。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家發改委原體改司司長孔涇源教授主持開幕式。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石明磊宣讀《關于合作成立新時代鄉村振興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院的決定》和《關于成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壽光分站的決定》。彭森、趙緒春共同為“新時代鄉村振興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院”揭牌,尹成杰、陳湘穎共同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壽光分站”揭牌,崔永剛、李鳳祥共同為“人民網山東頻道調研基地”揭牌。
壽光市委副書記、市長趙緒春向與會領導專家介紹了壽光基本情況。壽光堅持把創新提升“壽光模式”,不斷賦予“壽光模式”新標準、新內涵,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號工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壽光正聚焦聚力“生產標準化、蔬菜品牌化、農業園區化、農民職業化、鄉村宜居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方向,全方位推動理念創新、技術革新、模式更新,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以農業的突破推動“三農”工作的全面突破。
壽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濰坊科技學院校長李昌武在致辭中表示,濰坊市委副書記、壽光市委書記林紅玉同志在全市三級干部會議上,對我校提出全面提升辦學水平,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加快推進碩士點培育建設的要求。為落實林書記講話要求,加強區域經濟和“壽光模式”研究,壽光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等聯合成立的“新時代鄉村振興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院”掛靠學院,引進了大批高層次人才,形成了一批富有創造性、建設性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決策咨詢意見,“壽光模式”研究成果在國家發改委《改革內參》刊發。成立了國家二級學會農學思想與《齊民要術》研究會,連續成功舉辦了10屆中華農圣文化國際研討會,師生原創52集動畫片《農圣賈思勰》在中央電視臺和山東衛視播出。學校組建了博士、教授農學科研服務團隊,成立了蔬菜產業學院、農業技術培訓基地,自主研發蔬菜品種28個,在全國7個省區建立了育種基地,開發運營了壽光市農業智慧監管服務公共平臺,打造了覆蓋設施農業全產業鏈的專業服務體系,為創新提升“壽光模式”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時代鄉村振興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經濟管理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友祥代表“壽光模式”研究課題組從“壽光模式”的內涵和特征、形成機制、實踐價值等方面作了研究成果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