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被國務院列為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又將有一批新招、實招陸續落地。市發改委昨日介紹,市政府已經印發《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這是本市第5次集中出臺營商環境改革舉措,方案包括12個方面299項任務,改革領域、范圍、力度都超過前4版。
10個領域探索“北京經驗”
“我們的需求被納入‘服務包’及時解決,動態跟蹤,對于企業提出的訴求現場協調解決,讓民營企業體會到了政府部門對企業發展的大力支持。”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蔣燕說,作為一家在北京土生土長的人工智能企業,該公司切身體驗到企業在辦事過程中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這背后是北京推出一大批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改革舉措,回應企業普遍關切,滿足企業廣泛需求:解決企業年報“多報合一”、建設項目環評改革、不動產交易電子發票等一批地方難以推進的問題……
這樣的“北京經驗”還將繼續。近日,北京等6個城市被國務院列為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試點不是為了“栽盆景”,而是要多育良種、移植全國,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是這次創新試點工作的基本要求。
“目前本市已初步形成《關于開展北京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并明確具體的改革任務清單。”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方案》堅持首善標準,突出北京特色,將各項改革任務具體化、清單化。在推進國家任務落實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改革,重點圍繞商事制度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招標投標、不動產登記、投資貿易、監管執法、市場主體退出、知識產權、數字經濟、數字政務等十大領域創新突破,力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北京經驗。
記者獲悉,本市將率先推進招投標全領域、全流程、全要素電子化改革,在房建、市政、交通、水務、園林等全部領域,實現投標、開標、評標、中標公示、合同簽訂、履約驗收、資金支付等全流程“一網通辦”,大幅提升市場開放度、透明度、便利度,為各類市場主體進入市場創造更加公平的機會;率先制定數據交易規則,積極與國際規則對接,形成系統完整的數據交易制度體系,先行推動金融、征信、醫療等高價值數據交易,開展數據跨境流動試點,為北京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5.0版改革舉措將對外公布
過去三年多,北京已經連續“壓茬”推出優化營商環境1.0版、2.0版、3.0版、4.0版共672項的營商改革措施。如今,新一版已經來了。
近期,北京市政府已經印發《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這是本市第5次集中出臺營商環境改革舉措,也可稱為5.0版,近期將對外公布。
“方案包括12個方面299項任務,改革領域、范圍、力度都超過前4版。”相關負責人說,新一輪改革的鮮明特點是繼續以提升企業和人民群眾獲得感為目標,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總抓手,以數字化引領、協同化推進、場景化應用為突破,強化制度創新和技術賦能,大力度推進優化營商環境迭代升級,再次充分體現了我市持續深化改革的決心和力度。
看得見的是數字,看不見的是改革思路的轉變:從迎接考核到滿足百姓需求,從倒逼改革到主動作為,北京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掀起了一場政務體系的“自我革命”,同時錘煉出一支由全市91個單位、16個區近500名工作人員組成的工作專班隊伍,持續推動營商環境改革不斷深入。
相關負責人說,北京將高質量完成試點改革任務,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帶動全國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本報記者 曹政
數說 變化
1800余個事項全程網辦
自2017年以來,與企業相關的工商、稅務、社保、監管等眾多領域一一破題改革,辦事效率的提升一目了然:審批事項精簡51%,申請材料壓減74%,辦理時限壓減71%,本市設置的辦事證明全部取消,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事項300項,市級行政許可事項平均跑動次數從1.5次壓減至0.1次以下,清理隱性壁壘200余項,率先將44項審批事項改為備查事項、345項審批事項改為告知承諾事項。
企業和百姓能深切感受到政務服務的變化:全面實行“不見面審批”,1800余個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公積金、社保等1000余個事項掌上可辦;大力推進國內首個自主可控的區塊鏈技術——長安鏈在政務服務領域應用。
企業 感受
“多稅合一”申報很暖心
“貼心!暖心!”這是北京聯飛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對北京“多稅合一”申報改革的評價。
改革前,他需要分別提交11個稅種的相關申報材料,改革后從一個入口登錄僅需一次申報就可以完成,“多個稅種同時申報的便利是每個企業每次報稅都能享受到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