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和廣州大學發展研究院承辦的第十三屆桂花崗論壇在廣州大學桂花崗校區舉行。來自廣東省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界、政界的三十多位專家學者聚首一堂,學習與解讀“中央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為廣東國企改革創新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由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周林生主持,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資深高級專家黃挺、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易振球、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印州教授、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理事長梁文才、廣東省文聯原巡視員廖曙輝、廣東省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健、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金山教授、華南理工大學余樹華教授、廣東省委黨校楊平教授、廣東省社科院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劉偉研究員、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周凌霄副教授、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周建珊教授等出席論壇,對《指導意見》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周林生會長向與會專家簡要介紹了省體改研究會多年來在國企改革領域所做的研究、咨詢和培訓工作。他說從我會的國資國企研究和相關咨詢與培訓工作來看,我們認為《指導意見》內容很親切、很接地氣、敢于碰硬,是新時期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綱領性文件,需要我們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
黃挺同志指出:首先,應該對《指導意見》來一次大學習,學習黨中央與總書記的最新指示精神,在學習與探討中力爭使各界取得“共識”;其次,國企改革的重點在于解決好政府、市場、企業三者之間的關系,其中政府改革處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各界應促使政府的職能轉變到位、不越位和不缺位,推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并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最后,在企業分配制度方面,要真正實現全民所有,處理好經營者和生產者分配不合理的問題,切實改善民生。
易振球同志建議保留那些提供公共服務類的國企,并積極引入其他非國有資本做大做強;其次,他建議根據企業經營效率狀況來差異化分擔“國有資本應上繳公共財政的30%比例的收益”。
梁文才理事長建議根據意見進一步細化落實,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實行“一企一策”推動改革,同時主張建立國有資產公開交易平臺,并細化相關交易細則。
徐印州院長強調國企改革是一重大事項,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他建議廣東應根據中央文件精神設置改革時間表,以便于國企規劃、落實各項改革方案。
廖曙輝同志指出《指導意見》指明的國企改革的方向與我國憲法中“兩個毫不動搖”一脈相承,注重了國企與民企的“共同進步”;其次他建議要進一步豐富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來提高國有資本的利用效率;最后他建議要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精神,注重國企改革中相關法律的“廢立改施”,做好相關法律銜接工作。
王健同志認為,《指導意見》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定位與突破,即國企、國資和混改。首先,國企層面的突破在于允許集團層面產權多元化與整體上市,并通過設定外部董事的比重來強化董事會的作用。其次,國資層面的突破在于強調資本運營公司的設立與薪酬改革。最后,他認為此次混改沒有設定時間表是避免眾企業一哄而起,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并建議將“股權激勵”作為推進混改的一種動力。
彭澎研究員指出,《指導意見》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很全面,薪酬改革激勵機制的三個原則非常準確;其次,他建議對一級集團混改外資能否參與的問題進一步進行研究;最后,他建議引入審計來完善國企監督機制,同時引入媒體監督、大眾監督來幫助企業打造“陽光國企”。
劉金山教授認為《指導意見》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論斷的進一步體現,是30多年國企改革的“順流”與“歸位”;其次,他建議下一步改革應注重增量方面的改革;最后,他認為國企混改上市后通過資本市場的信息公開可對國企形成一種“硬約束”監督,相比企業內部監督更有效,同時他認為職業經理人制度應成為市場運行的重要部分。
余樹華教授指出《指導意見》最大亮點是實行分類改革;其次,他建議應進一步推進政企分開,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最后,他建議我國我省可借鑒西方國企在充分競爭領域的退出機制及其內部治理機制,以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
楊平教授從創新與“做蛋糕”的角度指出國企改革不僅要關注物質的增長,更需要關注人的成才、技術的開拓,需要涌現一大批創造性人才才能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因此他進一步建議混改過程中應注重推動“職工持股”,只有充分調動起企業中技術骨干的積極性與創造力,我們社會主義的發展才有動力。
劉偉研究員認為《指導意見》很好,有很多發揮空間。其次,他認為發展混合所有制,要處理好增量和存量的關系。最后,他認為“國有民營”在公益事業上應該有所作為且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間,因此他建議在實踐中引入此種管理形式。
周凌霄副院長建議應進一步明確國企公益類企業與商業類企業的劃分標準;其次,他建議進一步研究民企參與國企混改中的具體方式及退出機制;最后,他建議進一步研究設立資本運營平臺的問題,以便更好地推進政企分開。
周建珊教授建議國企分類應按照經濟學理論,把企業分為壟斷、完全競爭、不完全競爭等幾大類,這樣會更為科學。其次,他建議要明確“國家持特殊股”的含義,以免令人產生歧義。最后,他建議把改革重點放在國資監管體制和資本運營兩大領域。
廣東改革智庫核心載體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是廣東省長期專注于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的社團。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省體改會作為原廣東省體制改革委員會的研究機構,深度參與廣東一系列經濟體制改革政策調研和實施,包括產權制度改革、現代企業制度改革試點、股份制改革、公司制規范等改革政策。九十年代末后,省體改會全力開展國企改制咨詢服務和國企改制政策培訓,先后舉辦過國資、國企改革培訓班50多期,培訓國企中高層管理人員達8000多人次,為80多家國有企業提供改制咨詢、改革方案的制訂和指導實施,為推動我省國資、國企改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完成的國企改革研究課題成果,為黨政決策提供了顯著的參考作用。2005年廣東發起國企改革攻堅戰,當年1-9月,省體改研究會在省委省政府領導、各地市領導的支持下,組織我省47位專家分6個調研組,先后赴惠州、清遠、江門、廣州、深圳、珠海、湛江、茂名、中山、韶關、肇慶、云浮、汕頭、潮州、汕尾、佛山、東莞等17個地級市和多家省屬集團公司進行國企改革調研,基本掌握了各地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主要成就、經驗和遇到的主要困難。在深入調研各地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情況基礎上,組織專家完成《關于深化我省國有企業改革的幾點建議》,分別獲得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鐘陽勝等同志的指示。4月28日,在惠州市聯合舉辦“經濟發展與國有企業改革高級研討會”,會議充分肯定的TCL增量獎股的改革模式后來被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定》確定為國有大型企業的重要改革方式之一,至今仍然為重要改革途徑。10月28日,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定》正式出臺,俗稱廣東國企改革“28條”。鐘陽勝同志事后當面表揚研究會負責人,他說:體改研究會為全省改革發展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為省領導提供了許多很有價值的決策參考意見,其成績在全省社團之中尤為突出。他對體改研究會2005年的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調研印象特別深,指出:體改研究會就我省國企改革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省領導是完全贊同的,已經全部采納體現在“28條”之中。
近年來,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和廣東省綜合改革研究院,先后完成了廣東省屬國企改革發展調研報告、廣州市國企改革發展調研報告,順德國資國企發展規劃,正在實施東莞國企改革發展調研報告和國企改革發展規劃研究等重大課題研究。積極參與各地政府立項的“十三五”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改革規劃編制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