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11月28日,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中國改革(2015)年會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高層研討會”在四川省內江市舉行。本文是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副司長連啟華的演講全文,未經演講者審定。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副司長連啟華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很榮幸參加中國改革(2015)年會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高層研討會。當前全國上下正在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本屆年會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為主題,是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的積極舉措。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明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在兩個五年計劃交接之際,總結十二五取得的成績,明確十三五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是我們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迫切任務。我就十二五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效和認真貫徹五中全會部署,推進十三五經濟體制改革談點感想和體會。
一、十二五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效。十二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任務,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特別是中央做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決策,并有力實施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成效顯著。一批帶有頂層設計性質的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相繼出臺,大量具有標志性、關鍵性、引領性的重要改革舉措陸續推出,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出,成果多、效果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一是大力推動簡政放權。行政審批權向基層下放,向市場開放。二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激發社會資本的活力。三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四是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和重點行業改革,電力、林場、林區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五是持續加大價格改革力度,加快完善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六是著力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七是積極推進三大戰略和城鎮化體制機制創新,增強發展的動力和區域協調。八是加快構建開放性經濟新體制,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九是深入推進社會事業和民生保障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径档拙€的體制機制。十是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有利促進綠色化發展。
隨著各項改革舉措的落地實施,改革成效初步顯現。一是發展動力活力不斷增強,簡政放權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激發了社會投資創業熱情,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動力。2014年全國新增登記注冊企業增長45.9%,注冊資本增長99%。今年前三季度又分別增長了19.3%和44.3%。新的創業就業熱潮正在形成,有效帶動了新增就業和居民增收。
二是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萍俭w制改革和創新驅動戰略,營改增等重要改革實施,對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前三季度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2.5%,明顯高于高耗能制造業。服務業增長8.4%,持續快于整體經濟增速,所占比重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三是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隨著統籌城鄉和城鎮化相關政策的深入推進,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快于城鎮居民,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三大戰略向縱深推進,國家級新區產業轉移示范區加快發展,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
四是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高,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促進了外貿和利用外資結構優化,上半年服務貿易增長13.3%,增速大幅高于貨物貿易增速,前8個月全國實際利用外資增長9.2%,其中服務業吸收外資增長20.1%。隨著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走出去系列舉措的出臺實施,對外投資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前8個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8.2%。
五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效果顯現。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9%,氨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2.9%、3.2%、4.6%、8.8%,重點區域和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持續好轉。
六是社會發展和民生事業進一步改善。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領域的改革逐步深化,公共服務體制逐步完善,對?;径档拙€促進公平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促進了相關領域社會需求的有效釋放,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繼續發揮穩增長的引擎作用,社會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成效。
本次會議在內江召開,內江也介紹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探索的成效經驗,說明內江在深化改革,推進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值得我們國家發改委認真學習總結。
二、認真貫徹五中全會部署,堅定不移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當前全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求結構,供給結構,要素稟賦,市場環境等都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社會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從經濟發展情況來看,世界經濟調整分化仍在繼續,具有廣泛帶動作用的技術創新和機制變革還在孕育,地緣政治矛盾此起彼伏,國際金融商品市場振蕩持續,國際貿易低速增長,穩定持續復蘇缺乏有效的動力支撐。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任務仍很繁重。傳統需求減弱,新需求尚在形成,傳統供給結構難以適應需求結構升級,傳統要素投入拉動經濟增長動力下降,城鄉區域協調面臨諸多制約,調整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動力,重塑發展模式顯得更為緊迫。
同時,我們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的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面沒有變。中央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發展,國民素質水平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個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形。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任務,我們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動發展。深化改革解決體制機制障礙是關鍵,要更加聚焦經濟發展遇到的突出問題,更加注重供給側的體制機制創新,更加突出改善供給的制度安排,進一步推出一批激活市場,釋放活力的改革新舉措,提升勞動參與率,激發資本要素活力,改善要素供給條件,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生產效率以及管理效率, 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為打造我國持續向好的堅實基礎,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面向中高端水平,提供體制保障。
五中全會強調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必須按照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健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體系,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加快完善各方面的體制機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本月9日、10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8次會議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對落實五中全會,部署推進改革發展做出了重要指示。我們正在抓緊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使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是我們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主線。把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貫徹好,落實好,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一是緊緊圍繞創新發展深化發展,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二是緊緊圍繞協調發展深化改革。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健全文化改革發展體制機制。
三是緊緊圍繞綠色發展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權初始分配制度,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加大環境治理制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四是緊緊圍繞開放發展深化改革,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加快自由貿易區戰略。
五是緊緊圍繞共享發展,深化改革。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按照人人參與,人人建議,人人享有的要求,堅持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向小康社會。推進公共服務供給,扶貧脫貧,教育就業收入分配,醫療衛生等體制改革,完善人口發展戰略。
女士們、先生們,在十三五,乃至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在前進道路上,仍將面臨挑戰,應對可預見、不可預見的各種挑戰,與時俱進,進行體制創新。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是把握和引領新常態,激發和保持活力,凝聚和發揮競爭力,應對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關鍵。
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做好經濟體制改革工作,衷心祝愿內江在改革發展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效,新經驗,衷心祝愿各位健康快樂,謝謝大家!【《改革內參》記者賈存斗、實習記者趙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