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12月17日,中國改革(2106)年會暨創新驅動高層研討會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本文是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原司長孔涇源的演講內容,未經本人審核。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原司長 孔涇源
經濟下行壓力這是多年的趨勢,兩個周期,從最高的10.4%一直下降到2015年的6.9%。在轉軌制體制下,我們取得的經濟成就舉世矚目。大家知道我們經濟體制的六大因素,第一是人民公社時期包括嬰兒潮時期所潛在的數量巨大、相對廉價的產業工人或產業后備軍。另外土地征用制給我們創造通過征地制度廉價獲得基礎設施建設、工商業發展及城市發展的重大用地,包括巨大的財政收入和建設成本。
傳統體制對礦藏資源、財稅資源、金融資源、環境資源等幾乎所有供給側生產要素集中控制與價格或成本抑制。
普遍低收入水平及短缺經濟狀態所蘊含的巨大市場需求和經濟增長空間。
長期封閉狀態打破后的經濟開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迅速增加的外部需求和日益拓展的市場邊界。
其他轉軌制國家及新興市場經濟體,或由于追求政治正確,迅速而徹底地掃蕩公有制,或本來就長期受到私有制對社會化大生產及產業結構變動的束縛,徘徊在生產要素私有制的原始市場經濟的歷史起點上,生產要素市場配置成本居高不下,經濟增長表現一直平平。
這些條件不是不變化的,進入本世紀以來,這些條件相應都發生了變化,劉易斯拐點到來,人口紅利開始遞減,勞工成本迅速上升。勞動力結構發生質態變化,城鎮新增勞動力以高校畢業生為主,傳統產業外延受限,相應的就業崗位、技術選擇必須適應其變化。
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理念的形成及政策措施的部分落地,廉價土地供應機會不再。
資本積累能力減弱,人口老齡化加速。我們長期粗放發展帶來的環境成本由外部型變成要內在化,這幾方面條件變化形成了我們今天經濟下行的現實條件,或者說不可回避的因素。這是供給側看的幾方面因素。
從需求側來看所謂房地產供需平衡乃至過剩的長周期拐點開始顯現,所以我們出現經濟下行壓力不僅是現狀而且在一定時間內是一個趨勢。
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從管理層面做了巨大努力,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等,我們財政政策赤字率達到9.6%。
貨幣政策的結果使我們經濟杠桿率高了2.5倍甚至以上。而且它造成的是資產荒陷井,M2增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是下行趨勢,投資需求產生了明顯的擠出效應,今年以來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是固定資產投資,下面是民營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有脫實向虛的現象。黃顏色非銀行金融機構信貸增長率,藍顏色是包括政府在內的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今年一季度非銀行金融機構信貸增長已經是實體經濟部門的3倍以上,也就是說新增長的信貸投放主要進入到了非金融機構。這一輪大家感覺到我們調控政策遠遠不如2009年那一次,同時貨幣新增加信貸在金融機構體系內部轉悠,意味著金融風險由外部向內部化發展了。
我們看看從金融機構自身運行來看,金融資產收益率明顯下降,除了1-2兩年期新增貸款之外,所有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各種理財產品收益率已經明顯低于1年期貸款利率,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金融體系內部開始出現了資產荒。資產荒兩種表現,一種表現就是社會投資沒有效應或者收益很低,極低,兩種反映,一種反映對外投資,搞理財產品,搞其他投行業務,明顯已經低于自己的放貸,表外資產回到表內,投到商業銀行變成傳統,現實M1增長高于M2。資產盡管有資產荒,但是這些資產是實實在在金融機構的負債,它必須搗騰出去,不搗騰去會增加成本,會投到傳統產業等,來降低它的負債壓力。所以我們說去杠桿,盡管今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去杠桿是若干經濟措施,我看去杠桿是長期的工作。今年財經政策叫做積極有效,連工資成本都要考慮進去,貨幣講穩健增進我看也不會少考慮這方面問題。
需求側管理有其不可逾越的邊界。財政政策受制于政府債務水平及赤字率的高低。貨幣政策受制于名義利率下限、流動性陷井及一國經濟杠桿率的潛在上限。過度刺激投資可能誘發產能過剩、抑制未來需求及政府投資擠出效應等問題。
這種條件下我們推進供給側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我們給供給側改革做一些簡要表達。改革和發展,改革和增長要兼容,不兼容的改革公眾層不認可,社會不銷售。這種條件最好是怎么實行?經濟短缺與需求擴張期,市場經濟及其體制發育成長期。生產要素管制釋放期,人口紅利及要素收入上升期,產業革命或新興產業成長期,技術革命效益外溢期,市場邊界拓展期。
今天進入生產過剩型經濟階段之后,不是這樣情況了,作為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包括稅費減輕政策,包括放松管制,包括削減福利政策,典型代表是里根經濟學和撒切爾主義。體制轉軌型國家的供給側改革,是從微觀機制到宏觀體制的結構性重構。供給側改革的需求政策擾動,經濟景氣追求延緩或者排斥結構調整,加深資源錯配或者結構性矛盾,短期需求目標可能影響長期的制度建設。
2017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重點是在哪些方面進行努力。主要是去杠桿方面,國企改革方面。我認為國企改革國企社會責任確實逐步逐步的優化,但問題是我們改革目標是建立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發展的體制環境。西方提出禁止中立原則。用它作用打壓發展中國家,新興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在市場條件就是確立中立原則,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還要政府規制也要中立化,市場競爭中立+政府規制中立就是廣義的市場中立,我們按照市場中立原則推動各種所有制改革。
我們今天講創新驅動,我們要改革我們的科技體制。以數字說明問題。如果說中國我們研發投入戰全球五分之一,20%,美國占28%,我們是第二。但是從三方專利來看,我們只相當于美國的十分之一,相當于日本的八分之一,科技投入我們跟英國基本上持平,也不錯了。但是英國的研發投入只有我們的12%左右,我們其他的錢干什么了,如果科技體制不深刻變革,我們創新驅動難以為繼。
當然要素配置方面、國民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剛才講所有問題都是我們改革著力點。在虛擬經濟領域問題更多,比方說地方債的債延與增量投放問題。今年9月份提出了建立地方債務應急管理機制,從總量到管控到應急條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問題在什么地方?我們兩個方面問題,一個方面問題我們要處理地方發展能力和發展活力問題。另外一方面還要考慮處理機制處理能力問題,否定鎖定了融資空間,對地方發展不利。不能簡單用債務的方法造成政府違約或者政府信用透支,資產負債表、國際市場結構、組織機構等我們都要進行改革。“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我們是對國際戰略的重組,控制邊緣國家威懾大陸主體,我們既要走海上也要走路上,高鐵發展不僅僅是技術革命問題,我們通過高鐵打通大陸,通過海上航行乃至軍事實力,把我們邊緣地帶也打通,形成海上絲綢之路和傳統絲綢之路,陸路和海上共同發展格局,應對美國當前總統川普對我們的挑戰,我們更重要是做好內功,內外結合,對內改革對外開放要加以考量,我們中華崛起才有希望?!尽陡母飪葏ⅰ酚浾邔O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