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12月27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主辦的“中國改革(2018)年會暨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高層研討會”在江蘇省江陰市舉行。本文為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陳金虎的演講內容。
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 陳金虎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新聞界朋友、同志們:
非常感謝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把這次研討會放在江陰舉辦,這既是對江陰改革發展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也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學習求教的寶貴機會。下面,我就江陰開展縣級集成改革試點工作情況從三方面作一簡要匯報,請大家批評、指教。
一、江陰集成改革試點的由來、目標、步驟
江陰率先開展縣級集成改革試點,是黨中央、江蘇省委頂層設計和江陰改革發展需要相結合的產物,經歷了一個上下協同、反復研究、充分論證的過程。1、試點由來。一是中央有導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擎改革發展大旗,高屋建瓴、總攬全局,領航全黨全國共同開啟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試點是改革的主要任務,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推進改革,要樹立系統思維,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實現改革舉措系統集成。”這為開展集成改革試點工作指明了最清晰路徑、提供了最根本遵循。二是省委有部署。2017年5月,時任江蘇省委李強書記首次提出在江陰進行集成改革試點的設想,并明確“要把點上的‘盆景’集合成面上的‘風景’”,拉開了集成改革試點的序幕。經過前期調研論證,7月江陰正式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縣級集成改革試點縣市。江蘇省委婁勤儉書記明確要求:“江陰縣級集成改革要加緊試點,及時總結,條件成熟時向面上推開”,彰顯了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推進集成改革試點的鮮明態度和堅強決心。三是江陰有基礎。作為改革開放30年全國18個典型地區之一,江陰改革氛圍濃厚、創新文化深厚、工商基因活躍、實體經濟發達,由于改革發展起步早、進展快,遇到矛盾問題也相對出現更早更集中,各級各界對通過改革的“深刺激”“強刺激”釋放發展新動能的共識更加強烈。2、試點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中央部署要求,確定了“提升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集成改革總目標,使目標更清晰、路徑更明確。3、實施步驟。第一步,重點突破、構建體系。2017年7月到12月,我們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先手棋”和“當頭炮”,在全市鎮街層面復制推廣徐霞客鎮經濟發達鎮改革經驗,組建成立“三局三中心”,初步構建起縣域治理“四大體系”。第二步,合圍攻堅、提升能力。2018年1月到12月,通過7大領域、38個方面、356項改革任務全面推開、實施到位,基本完成試點任務,持續提升縣域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第三步,總結梳理、可供復制。2019年到2020年,縣域治理體系更加成熟定型,對集成改革成果邊鞏固、邊深化、邊總結,為面上改革提供借鑒、探索路徑。
二、江陰集成改革試點的主要做法
一年多來,江陰緊緊圍繞改革目標定位,主動克服“認識之難、方案之難、落實之難”,構建了以黨建統領為根本保障、以“四大體系”為重要支撐的“1+4”縣域治理總架構。
(一)“1”,就是全面夯實黨建統領這一根本保障
一年多來,我們始終遵循中央、省市委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總體部署、各項要求,不斷強化黨建統領,確保改革沿著正確軌道前進。一是突出聚共識。堅持把思想發動放在首位,動員全市上下站在時代高度、政治高度、戰略高度和發展高度,超越一時之需看改革、超越一事之作謀改革、超越一己之念促改革,切實增強做好集成改革的使命意識、大局意識和機遇意識。二是突出強組織。由市委書記、市長分別擔任市委集成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市委常委擔任7個專項小組組長,鎮街黨委組建相應領導協調機構,實現對改革工作的高位統籌。三是突出優方案。系統出臺由七大領域專項改革方案、改革工作推進機制、改革宣傳工作方案組成的集成改革“7+2”方案,實現了對改革任務、改革路徑、改革過程的全掌控。四是突出立機制。建立健全調查研究、督察督辦、三方約談、第三方評估、績效考核等“18項機制”,確保集成改革任務及時啟動、有序推進、按期完成。五是突出集民智。堅持開門搞改革,既注重借智借力專家學者進行改革方案咨詢,開展改革課題研究,又注重主動邀請社會各界參與改革方案論證,聽取群眾改革評議,匯聚起更廣泛、更強大改革合力。
(二)“4”,就是積極構建縣域治理“四大體系”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效果導向,以系統集成思維攻難點、去痛點、謀亮點,初步構建了廣大企業群眾最為關注、最想突破、最有獲得感的“四大體系”。
1、大力破解群眾企業辦事之難,全面構建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針對基層政府責權利不匹配、行政審批服務效率不高、政府數據資產亟待盤活等問題,我們著力打破利益藩籬,突出資源整合,加快體制重構,全力營造簡約便民、陽光高效的政務環境。一是編制市鎮權責大清單。按照“江陰急需、市縣同權、法律許可”思路,承接江蘇省賦權14項、無錫市賦權282項;根據“能放則放、應放盡放”原則,賦予鎮街經濟社會管理權限861項;圍繞“園內事園內辦”目標,開放園區承接設區市經濟管理權限187項,通過“授權+賦能”構建起權責匹配、科學規范的市鎮(街)園新型權責體系。二是實現行政審批大提速。組建市行政審批局,將涉及市場準入、建設投資等69項許可事項和工作人員集中,全面推行“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基本實現“企業注冊開業2個工作日、不動產權證4個工作日、施工許可證40個工作日以內完成”的“2440”高效審批服務目標。三是建成政務信息大數據。以建設智慧城市為引領,在江蘇率先建成市(縣)級大數據中心,實現了“部門業務數據”向“政府數據資產”轉型,目前已完成61個部門10.6億條數據接入,實現審批、服務、執法、監管政務信息互聯共享,形成了大數據思維日益普及、大數據資源日益增加、大數據應用日益完善的良好局面。
2、大力破解基層一線治理之難,全面構建沉底到邊的基層治理體系。針對基層治理中長期存在的“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的體制痼疾,我們推動治理方式從粗放向精細、被動向主動、單邊向多元轉變,全力打造“管理在網格、執法在中隊、指揮在中心”的運行體系。一是織密基層治理一網格。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要求,把全市域劃分為17個一級網格、271個二級網格、1558個三級網格,將所有“人、地、物、事、組織”等要素全部納入網格,配齊配強網格長、網格員、督察員、信息員、巡查員和聯絡員等“一長五員”,做到“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二是組建綜合執法一隊伍。市級層面按照“一個領域一支隊伍”原則,成立市城市綜合管理局,在市場監管、交通運輸、城鄉建設、國土規劃、農林水利、安全生產、衛生監督等領域歸并組建7支綜合執法隊伍;鎮街層面按照“一支隊伍管執法”原則,組建綜合執法局,設置全能型中隊,構建起市鎮聯動、權責統一、精簡高效的綜合執法體系。三是建成指揮調度一中心。構建市、鎮、村三級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市級平臺負責重大事項指揮調度,鎮街平臺負責日常事項精細管理,村級平臺負責一線巡查信息反饋,形成發現問題、信息匯聚、派發處置、跟蹤監督的處理閉環。目前,99.3%的上報事件在鎮街及村(社區)層面化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市”。
3、大力破解扶貧脫困攻堅之難,全面構建精準有力的社會救助體系。針對社會群體“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狀,我們全力打造以城鄉低保為基礎、專項救助為輔助、深度救助為兜底、慈善救助為補充、村級互助為拓展的社會救助體系。一是實施一站式集中救助。按照“綜合性、一門式、便捷化”原則,組建市社會救助中心,將原先分散在12個單位的救助職能整合歸并為8大類43個救助項目,通過部門救助全參與、內容全覆蓋、信息全共享,實現對所有救助對象的精準救助、常態救助、陽光救助。二是實施定向式社會救助。充分發揮、持續擴大江陰公益慈善“首善之城”優勢,發動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企業家,以慈善捐助、結對幫扶等形式,定向救助、定位幫扶貧困群體,江陰一次募集企業冠名基金超過9億元,每年“慈善一日捐”社會各界捐款均達到1000萬元左右。三是實施互助式深度救助。在城鄉醫保、大病救助、醫療救助、商業保險不斷健全完善基礎上,在全國首創“村民自愿、多方出資、平臺管理、專業服務”的村級醫療互助“福村寶”模式,目前,在全國7個省1380個村復制推廣,覆蓋江陰212個村、95萬人,受益村民達10萬人次,年度補助資金總規模近1.5億元。
4、大力破解便民服務集成之難,全面構建溫馨周到的生活服務體系。針對城鄉生活服務主體多元化、平臺分散化、標準隨意化等問題,我們堅持政府主導,鼓勵市場參與,全力推動服務向智能化、便捷化轉變。一是服務平臺一體化。整合原有各類服務平臺、服務熱線,以市場化方式打造“一體化、一端口、一站式”的24小時在線智慧生活服務平臺——“最江陰”APP客戶端,全面推行“一格通、一號通、一點通、一卡通、一碼通、一網通”,實現“一機在手、生活無憂”。二是服務資源集成化。堅持以用戶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深化整合各類生活服務資源,為市民提供行政、公共、便民、公益、資訊“五位一體”綜合性服務,目前已集成30個部門13大類1841個細分政務服務、30項公共服務、95項便民服務、7項公益服務以及5類資訊服務,用“互聯網+”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三是服務監督常態化。建立部門聯合督查機制,完善服務加盟商和服務人員信息數據庫,全面實現公開透明服務評價,定期評定公示服務加盟商信用等級,以政府、行業、群眾、信用“四位一體”監督管理體系,為廣大群眾帶來更多選擇、更優服務、更大便利。
三、江陰集成改革試點的下一步設想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對改革最好的紀念就是矢志不渝將集成改革深化到位、進行到底。下一步,我們將更加突出系統集成,以總結提升縣域治理體系為統領,嚴格按照“7+2”改革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剩余改革任務,切實增強集成改革的互補性、關聯性和耦合度,讓改革“風景”更加靚麗;更加完善機制保障,著眼于改革工作組織化提升,將集成改革工作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進一步厘清權責、規范流程、壓實責任、健全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蹄疾步穩、有力有序;更加注重標準規范,全面深化、系統總結集成改革經驗,對改革試點的環節、流程進行模板化建設、標準化打造,使縣域治理體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形成縣級集成改革的“江陰樣本”、縣域治理體系的“江陰標準”。
總之,我們將以這次研討會的召開為契機,充分借鑒各位領導專家的真知灼見,充分學習兄弟城市的好經驗、好做法,咬定目標、堅定信心,解放思想、創新作為,為全省全國縣級改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借此機會,也誠摯歡迎大家在江陰多走走、多看看,對我們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