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彭森:依賴要素投入的城市化走不通了

時間:2021-07-24 01:00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彭森

 

    “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于2017年7月20日-21日在成都召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森出席并演講。

  毫無疑問,我國正經歷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據推算,2016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7.35%,城鎮人口總量7.9億人,是世界上城市人口最多的國家,共有各類城市657個,城鎮人口的快速增加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在談到城市可持續發展時,彭森表示,這是中國發展轉型的內在要求。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讓居民充分享受到了紅利——收入增長了,物資豐富了,條件改善了。然而,由于存在發展認識上的局限、發展理念上的偏差等問題,中國城市發展過度依賴于要素資源的投入,城市人口增加多了,但是城市空間擴張的速度更快。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5年間,我國城鎮建成區面積增長了36%,而城鎮人口僅僅增加了8.5%——經濟增長了但是對能源資源的消耗占比更大,2015年中國GDP占全球的比重為15%,但是能源消耗比達到了23%,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能源消耗的增多,由此帶來的城市病也愈發突出,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城市面臨的關鍵和挑戰。

  彭森認為,我國城市發展所面臨的外部條件正在發生變化,城市發展依賴大量外來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已經結束,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對未來城市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繼續依賴能源、資源、要素投入的城市發展道路已經走不通了,從全球范圍來看,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城市應對挑戰贏得未來的新舉措。未來隨著城市可持續發展力度加大,新科技新技術的發展還會涌現出更多的新需求,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持久動能,也為世界各國和城市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

  在談到“一帶一路”倡議之下的國際合作空間時,彭森認為,在城鎮化發展領域,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共同的基礎和一定的互補性?!拔覈滦统擎偦且匀藶楹诵牡某擎偦?,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改善人的生存狀態是城鎮化發展的本質。要特別注重解決社會事業發展問題,在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我國一些社會事業的發展指標要高于經濟發展的總水平,這些方面的經驗對于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鎮化的發展具有意義”。

  在彭森看來,基礎設施建設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交通設施的建設讓更多偏遠地區的人口擺脫了貧困,交通先行是中國發展的根本經驗,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在全球是領先的,擁有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具有強大的建設能力,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據此,彭森建議,第一,在“一帶一路”的實踐中,將城市作為合作的主體,通過城市間的合作帶動企業間、機構間和個人間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自城市間的互補性、差異性和共同目標發揮各自的優勢,積極謀劃和推動合作項目的落地。第二,拓展城市合作的領域,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手段,不斷優化城市的外部條件,以境外產業合作園區建設為手段夯實城市發展的產業基礎,強化在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的合作,改善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務水平。第三,建設綠色智慧城市,推動智慧城市應用技術和實踐經驗的交流合作,推動智能技術在城市管理、治理和建設方面的應用,鼓勵節能環保綠色的新技術在城市中的應用,倡導低碳節約的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緊湊型的城市建設,建設綠色生態城市。第四,打造城鎮化交流合作的平臺,建立城鎮化國際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圍繞城鎮化合作重點領域制定合作戰略,打造城市的咨詢機構、智庫、媒體等多方參與的城鎮化交流合作平臺,提供信息平臺,務實推動城鎮化合作深入發展。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