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彭 森:在“綠色可持續發展與碳達峰碳中和高層論壇”上的講話

時間:2021-10-22 12:24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同志們,大家早上好!在全國人民剛剛歡度國慶節的時刻,非常高興與很多新老朋友在這里見面,共同參加“綠色可持續與碳達峰碳中和高層論壇”。首先我代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向這次論壇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去年9月中央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作為全球碳排放總量目前占比最高的國家,明確承諾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是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對中國來講,這也是一場深刻廣泛的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和系統性的深刻變革。實現雙碳的目標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和歷史任務,需要決心,需要規劃,需要政策,更需要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一招。

  最近,體改研究會組織開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課題研究。課題組有一個重要意見,認為推動碳達峰碳中和一定要正確把握和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發展與減碳、國內與國際幾個方面的關系。

  第一,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這是改革以來我們始終面對的核心問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有明確的結論,簡單的講還是要建立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有為政府的建設。主要是加強和完善政府的頂層設計,發揮政府掌舵者的角色,把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要做好各地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完善各項激勵政策,建立地方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分階段目標;建立創新政府碳中和監管體制機制,開展能源雙控目標監管,實施碳排放配額管理;發布企業碳排放負面清單,強制環境信息披露,健全重大政策實現社會評估和社會評價的作用。

  另一方面,積極推進碳中和有效市場培育,充分激發碳中和市場活力。這主要是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保證人民群眾用能權的前提下,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的交易市場,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統一。

  目前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積極推進碳配額交易市場的建設。2011年起國家發改委批準設立北京、天津、上海等七個省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到目前有進展,但是還不盡如人意。相比單純用政府行政指令碳排放考核目標管理方式,碳交易市場模式開展有利于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采用經濟手段引導鼓勵市場主體廣泛開展碳減排工作。

  第二,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這是一個老問題,但是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很有現實意義??偟膩碚f既要加強頂層設計,做好統籌協調,充分發揮中央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實現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又要注重地方差異,分類分層次精準施策,有效激發地方政府內生動力。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資源稟賦不同,經濟發展程度和產業結構區別很大,各地采取的減排路徑和碳達峰的時間也是有所差別的。“十四五”對于全國碳強度下降目標是18%,經過銜接,國家發改委最后分解各個省市“十四五”碳強度分了五個檔次,這也體現了差別化的要求。推進差別化、包容式協調發展和協調減排,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行業率先達峰,保證全國總體目標的實現。

  當前尤其要避免采取自上而下,層層分解任務,用一刀切的行政辦法,避免減碳工作對于經濟生產和生活造成影響。這個過程中我們認為一方面中央減碳事權要強化,另外一方面地方減碳事權要優化。中央減碳事權強化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法治手段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引領和保障。比如可以通過制定碳中和促進法,賦予碳排放峰值目標、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以法律地位。地方減碳事權優化主要是在加緊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實行碳排放的總量控制的同時,合理分配各地碳排放的指標,分區域、分部門、分行業設立差異化碳達峰目標。要同步協同地編制能源、工業等重要行業部門和各地區達峰方案,通過達峰倒逼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加快轉型。

  第三,關于發展和減碳目標的關系。這是當前的熱點,也是痛點。關鍵是在一些人看來,減碳會影響發展,把減碳和發展對立起來,對當前中央雙碳目標實現有畏難情緒。應該指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積極正面的影響因素。雖然在短期看,低碳減排在一定時間內對經濟增長有短期負面沖擊;但是中長期來看,經濟產業發展的低碳轉型、能源發展的低碳轉型、消費模式的低碳轉型,城市化發展模式的低碳轉型都是我們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回避不了的時代使命。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平均增長9%以上。其中接近20年快速增長時期走的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道路,這種發展模式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應該講我們目前要走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與減碳是不矛盾的,兩個目標也是可以共建共存的。最近看了一個例子,河北過去是能耗大省、排放大省,這兩年治理霧霾方面嚴防死守,碳排放幾乎是零增長,但是每年經濟還是有增長的,這是有質量的增長。還有一個例子,2015-2020年,浙江與江蘇經濟總量的差距從2.7萬億擴大到4萬億,但這個時期浙江二氧化碳排放量卻比江蘇高出了4000萬噸。關鍵在于這個時間段里江蘇在調整重化工產業,浙江還在發展重化工產業。

  現在還有一個錯誤認識,認為中央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那么2030年前可以繼續提高化石能源使用量,繼續上馬高耗能項目,甚至搶抓“十四五”建設高耗能項目的窗口期,為2030年后削減碳排放量來爭取空間。發改委體改所最近有一個研究報告,分析各省市“十四五”規劃以后發現,雖然各省都提出在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的方案,但是地區發展總體思路上仍舊沒有擺脫高碳發展路徑,規劃了大量高耗能項目,包括煤電、熱電聯產、煤層氣、頁巖氣、千萬噸級的煉化項目,甚至火電項目。最近國務院專門發了文件,通報一些地方“兩高”項目的問題,點了一些案例,看了以后觸目驚心。我想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可以使用加強化石能源消耗總量控制,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快改革創新,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形成獎勵減排,懲罰增排的機制。

  本來還有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觀點,因為今天時間有限,另外接下來的專家在這方面還有重要觀點,我這里就不贅述了。最后預祝這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