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學者觀點 > 本會研究員專欄 > 樊綱

樊綱:開展區域協同創新 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

時間:2021-09-18 11:42

  “綿陽有非常深厚的科技底蘊,成渝綿‘創新金三角’協同發展,有利于各種資源的相互補充。”9月8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在第九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主論壇上作了《開展區域協同創新,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的主題報告。

  成渝綿“創新金三角”,為何其中“一角”會是綿陽?在論壇上,主持人向樊綱拋出問題。“因為綿陽有著非常深厚的科技底蘊和力量” 樊綱脫口而出。作為綿陽的“老朋友”,上世紀90年代末樊綱來到綿陽,從當地的國企改革“成績單”中,找到答案,集聚的科研院所、眾多的科研人員、富集的科研資源、良好的科研環境等科研創新要素就是綿陽的底蘊,也是綿陽科技發展的潛力。

  綿陽作為科技城,經過21年的建設,它在大力培育創新主體、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優化完善創新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都有了相當的實力和基礎。四川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要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提升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能級,構建以成都和綿陽為主引擎的區域協同創新格局。

  “在科技創新中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才。”在樊綱看來,吸引科技人才聚集,需要釋放更多的空間。同時,科技創新需要產業的支持,產業發展也需要空間資源。“大中小城市,資源互補,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樊綱認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第一動力,能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帶動市場的擴大,帶動城市化進程進入下一個更高質量的階段。

  “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科技創新,我認為可以設立一個制度來鼓勵各方面的資源向科技創新聚集,其中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才。”樊綱強調,可以出臺一些圍繞人才引進的激勵政策。“以人為本,才能使我們的科技創新快速發展且有后勁,才能夠真正推動中國經濟下階段發展。”

  樊綱表示,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發展城市群,有利于空間等資源的相互補充和充分利用,科技的創新需要產業支持,而發展城市群則能給產業發展提供需要的空間。

  談及科技創新、區域協同等話題,樊綱認為,科技創新中,人才是最大的生產要素,最重要的優勢始終是“人”的優勢。“對四川而言,人才優勢正在凸顯。”樊綱說,四川高校云集,近年來的發展也在持續吸引人才聚集,在創新發展中,四川應該圍繞人才多做文章。

  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賦予四川新的使命,四川也在圍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持續發力??萍紕撔屡c區域協同發展兩大戰略在這里匯聚,將催生怎樣的發展圖景?著力點又在哪里?

  “區域協同首先是人員的交流,特別是在城市圈中,大中小城市的互補有利于人才聚集和發揮作用。”樊綱說。比如住房問題,在一個城市圈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中小城市的城市空間就可以實現對大城市的互補,讓年輕人有更多的選擇余地。反過來,大城市的醫療、教育等優勢資源,也要對中小城市實現互補,共同營建宜業宜居的發展環境。“人才可以安居樂業,才能讓寶貴的人力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在科技成果轉化中,也要重視“人”的作用。“關鍵不是給多少獎金或補貼,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讓人才在市場中真正實現價值。”他建議,要進一步放開體制,“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立法,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充分保障科研人員的權益,即使是政府出錢的研究成果,也有很大比重可以歸研究人員所有。”這方面國內很多地方尚在探索,“可以讓一部分地方先行先試,讓科研人員真正獲益,從根本上激勵科技創新和成果落地。”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