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廣交會、進博會齊名的北京服貿會剛剛成功閉幕,服務貿易已成為加強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也成為“十四五”時期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帶來了嚴重沖擊,也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服務業對外開放將成為吸引外資、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服務貿易也是重塑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關鍵,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并正在發展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新引擎。促進服務業對外開放將釋放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新紅利,催升改革的新動力、新機遇,有助于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和服務強國轉型。
從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領域來看,我國已大幅度降低服務業市場準入門檻,而且正在逐步實施服務業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方式。
從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區域來看,以北京服務業對外開放試點開始,擴展到天津市、上海市、海南省、重慶市,形成了“1+N”的逐步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模式,全國21個自貿區都提出了以金融業對外開放為重點的服務業對外開放。同時通過增強北京、上海和廣州—深圳國際服務樞紐和文化交流門戶功能,促進高端服務業和高附加值服務環節集聚,提高我國服務業在全球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助力我國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服務經濟中心。
從服務業對外開放的行業來看,在準入限制方面,以金融業為例,“十三五”之初我國在銀行、證券、保險和期貨等領域對外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股比限制,但是從2018年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提出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之后,我國金融業加速對外開放,每年都有超過十幾條金融開放政策落地。截至2020年末,已經有100多個國外金融機構落地中國,在“十三五”末,我國對外商投資準入方面的限制大幅削減,銀行、證券、保險、期貨都取消了對外資的股比限制。
在服貿會上,習主席強調:我們將提高開放水平,在全國推進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探索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我們將擴大合作空間,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同世界共享中國技術發展成果;我們將加強服務領域規則建設,支持北京等地開展國際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規則對接先行先試,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我們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這些舉措將為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帶來巨大政策紅利,開啟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宏大序幕,為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和服務貿易的快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是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核心,是實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
當前,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是要加強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制度化建設。服務業對外開放,不僅包括傳統的交通運輸和旅游業、金融業,還包括知識產權、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醫療教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方向。為此,需要加強制度建設,特別需要提升營商環境,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加強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制度化建設,將有助于促進我國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二是要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數字化建設。在數字經濟時代,服務業的數字化是發展趨勢,數字貿易更是成為服務貿易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防控風險的前提下,加強服務業的數字化建設與數字服務業對外開放,不僅是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機遇,也是培養服務業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所在。
三是要推進服務業的融合化建設。我國不僅要加強服務業與數字化的融合發展,還要加強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不僅要加強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的融合發展,還要加強國內服務業與國外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在制造業全面對外開放之后,加強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放寬市場準入,實現國內服務業與國外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是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關鍵。
四是要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的規則化建設。無論是推動RCEP早日生效實施還是考慮加入CPTPP,或是推動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都表明“十四五”期間一定是規則為王的時代。加強服務業的規則建設,不僅是接入國際標準的時代,而且是參與建設和完善以我為主的國際規則的過程。
五是要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的規模化建設。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每年進口的貨物和服務已超過2萬億美元,在進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同時,我國人均GDP也已超過1萬美元,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國正在發生消費升級。“十四五”期間,我國服務業占比有望提升到60%以上,同時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也將進一步提升。加強我國服務業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形成國內、國際大市場的規模優勢,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強化服務業對外開放規?;ㄔO已成為大勢所趨。(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