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2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于海南博鰲舉行,我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艾應邀出席會議,并在“打造‘信任經濟’”分論壇并發表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古往今來,小到個人,再到組織,大到國家,都必須以“信任”為本,否則一切無從談起。“信任”的案例比比皆是,但失信的樣本也不在少數。“信任”既是稀缺資源,也是奢侈品。面對百年變局和全球疫情,后疫情時代,完善全球治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復蘇,都有賴于加強“信任”,共建“信任經濟”。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信任既是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前提,也是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的基礎。囯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信任是“國際關系中最好的黏合劑”。只有在信任的基礎上才能構建起命運與共的全球伙伴關系。
博鰲亞洲論壇在20周年之際,把打造“信任經濟”作為主要議題之一專門討論,十分有意義。打造“信任經濟”不僅對于應對全球疫情,研制接種疫苗,做好防控工作,而且對于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蘇,深化各國務實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健康繁榮發展,都至關重要。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世界大變局:共襄全球治理盛舉,合奏“一帶一路”強音。“全球治理”“一帶一路”是關鍵詞。如何在后疫情時代、深化全球治理的過程中,共同建設好“一帶一路”,首先需要解決“信任”問題。打造共建“一帶一路”的“信任經濟”,運用技術手段固然重要,但創新體制機制或許更為重要。
下面,就深化后疫情時代各國務實合作,共同打造“信任絲綢之路”談幾點看法。
一、“一帶一路”是“信任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基于互信共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2013年提出到現在8年了。目前中國已與140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5份合作文件,成功召開一系列國際合作高級別會議,包括疫情期間的視頻會議。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下,推動了“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國之間多方面的務實合作。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成效顯著。中巴經濟走廊、雅萬高鐵、中老鐵路、匈塞鐵路等重大項目進展良好。中歐班列無論開行數量還是貨物運量都不斷刷新紀錄。陸海新通道運量成倍增加。產能合作更加務實深入。第三方市場合作領域不斷拓展??萍冀逃幕热宋慕涣鞲鼮閺V泛。抗疫國際合作彰顯了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實踐表明,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進展和成就,建立在互信共識的基礎之上。
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必須加深彼此信任。共建“一帶一路”目前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重要任務是深化務實合作;深化務實合作的基礎是構建合作方“信任伙伴”關系,成為相互信任的利益共同體。共建信任共同體,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體制機制問題。
要把“一帶一路”建設成“信任之路”。我們常說,要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又提出要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習近平主席在本屆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又提岀“減貧之路”。在其他重要講話中還提出要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廉潔絲綢之路”等。我學習的體會和認識是所有這些都離不了信任,都必須建設“信任絲綢之路”。
二、打造“信任絲綢之路”的關鍵在于深化改革開放
打造“信任絲綢之路”,要像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倡議的,亞洲和世界各國要回應時代呼喚,攜手共克疫情,加強全球治理,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要平等協商,開創共贏共享的未來;要開放創新,開創發展繁榮的未來;要同舟共濟,開創健康安全的未來;要堅守正義,開創互尊互鑒的未來。遵此,推進與維護“一帶一路”信任經濟,取決于五個方面。一是理念共識。這是哲學也是文化層面。二是守信踐約。這是道德也是行為層面。三是機制規則。這是約定也是規制層面。四是技術支撐。這是約束也是監督層面。五是法律保障。這是仲裁也是懲戒層面。
要通過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戰略、規劃、機制對接,政策、規則、標準軟聯通等措施,也就是制度性開放,打造一條“信任絲綢之路”。具體講:
(一)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建立基本互信;
(二)構筑互利共贏的供應鏈、產業鏈、數據鏈、人才鏈務實合作體系;
(三)推進守信重諾的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化;
(四)拓展可信賴的第三方市場合作;
(五)遵循國際慣例和債務可持續原則;
(六)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等。
三、打造“信任絲綢之路”當務之急是破解信任赤字
博鰲亞洲論壇應致力于打造“信任絲綢之路”。29個發起成員國大都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RCEP成員國也大都是與我已簽共建“一帶一路”政府協議的國家。東盟已成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等等。在博鰲亞洲論壇各成員國應對疫情和共同面對的挑戰中,迫切需要增進互信,就打造“信任絲綢之路”達成共識并一致推動實施。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面向未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要建設更緊密的衛生合作伙伴關系,建設更緊密的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建設更緊密的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建設更緊密的開放包容伙伴關系。建設這些伙伴關系,必須包容、互信,建設信任之路。
打造“信任絲綢之路”當務之急是破解、消除信任赤字。
(一)信任赤字是目前全球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2019年3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并發表題為《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貢獻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講話時,首次提出要“堅持互商互諒,破解信任赤字”。同年的11月14日,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巴西利亞會晤公開會議上發表題為《攜手努力共譜合作新篇章》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令人擔憂的是,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愈演愈烈,治理赤字、發展赤字、信任赤字有增無減,世界經濟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上升。在本屆博鰲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再次強調,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人類社會面臨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實現普遍安全、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再次提到信任赤字。
(二)消除信任赤字,需要相互尊重、互商互諒。信任的基礎是尊重,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才能贏得信任。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對話協商,才能增進互信、減少猜疑。那種唯我獨尊、贏者通吃的做法,無疑會破壞信任與合作。彌補“信任赤字”必須把互相尊重作為前提和基礎,在此基礎上加強溝通,彼此理解,做到互商互諒、不斷凝聚共識,管控分歧,才能增進彼此信任,才能推進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在國際關系中,相互尊重就要堅持求同存異,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不能以強凌弱,更不能干涉別國內政。
(三)消除信任赤字,需要以誠相待、信守承諾。堅守“言必信、行必果”的行為準則,以誠相待,信守承諾,才能贏得信任。我國一直是言出必行的典范。多年來,我們積極踐行在國際社會上作出的每項承諾,認真兌現與國際組織和他國締結的各種合約條款,對非洲的援助、對聯合國的承諾、對欠發達地區的幫助、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支援等。在國際上樹立起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如果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必然不會贏得信任。有的國家頻頻發生撕毀合約等破壞信任的事情,不但降低自己的可信度,破壞各個國家之間的信任基礎,而且加劇全球“信任赤字”。
(四)消除信任赤字,需要尊重規則、恪守規則。中國尊重聯合國的崇高地位,嚴格按照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和宗旨辦事,遵守國際法和國際規則。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在國際規則上主持公道,反對無端的欺凌和壓榨,盡力保護小國、弱國的權利和利益,堅決維護公平正義的國際秩序,贏得了世界多數國家的尊敬和信任。但有的國家,唯我獨尊,為謀求一己私利,不惜破壞國際條約,甚至公然踐踏聯合國公約,在國際上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五)消除信任赤字,需要溝通交流、加強對話。交流是理解的基礎,溝通是信任的橋梁,增進信任必須加強彼此溝通理解。以交流增進理解、以交往打破對抗、以交心增進信任。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不同的歷史背景孕育出不同的歷史、文化、風俗和文明。每一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如何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關鍵是在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基礎上加強溝通交流和對話。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增進互信的橋梁。要通過多種方式,建立多渠道對話交往機制和平臺,加強協商、溝通、交流,減少分歧、消除誤會、增進互信。
總之,要把打造一條充滿陽光和希望的“信任絲綢之路”,發展“一帶一路”信任經濟,作為應對挑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任務,提上“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