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學者觀點 > 本會研究員專欄 > 樊綱

樊綱:發展制造業要顧及農民工,不要天天想高精尖

時間:2021-07-24 01:49

2020年中國的經濟數據已出爐,GDP成功突破100萬億的大關,全年實際GDP增速2.3%。歸功于及時有效的疫情控制和貨幣財政政策托底,以及完整的國內產業鏈,中國預計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在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下,我們看到,中國出口高增,房地產和基建略有回落,制造業投資修復明顯,相比較而言,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3.9%。

2020年底,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

消費如何提升?中國消費數據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2020年股市的火熱、一線城市的房價大漲、人民幣的大幅升值?

本期《封面》,鳳凰網財經邀請到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樊綱指出,要促消費就要讓廣大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得更快。如何增加?第一、提高農民工工資,第二、完善社保,第三、脫貧。

盡管中國過去幾十年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已經得到了相當的提高,但是貧富差距仍然客觀存在。對此,樊綱認為,首先要解決的是創造就業的問題,然后更好地發展各種傳統產業,包括一些低端制造業。

“我們還有大量的人需要就業”,“不要天天想著高精尖的東西,而忽視實業發展。”

對于近期投資市場的火熱現象,樊綱表示,看好中國股市的長期發展潛力,“中國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增長了那么多,很多國際投資機構也看好中國股市,說它PE值很低。”

對于樓市,樊綱指出,北上廣深2020年房價的上漲來源于人們向大城市遷移的需求,而這種需求隨著城市群的發展將會有所緩解。樊綱同時提醒,2021年要做好應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準備。

 

 

 

特邀專家:樊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

01

促消費要提高低收入階層收入

 

《封面》:從中國新出爐的2020年的經濟數字看,消費還是在下降。您怎么看?

樊綱:消費問題在一定意義上不是想讓他消費就消費,而是取決于很多因素——第一大因素是收入。你有多少錢才能花多少錢。中國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的收入還比較低,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比較大。

現在的人均GDP是一萬美元,但是在沿海地區可能有三四億人的人均收入是兩三萬元。還有很多人剛脫貧,有六億人一個月一千的收入等等。中國70%的人是低收入階層。這部分人的消費傾向很強。

什么叫消費傾向?比如,我掙一百元花多少錢,那么多掙一百元就花多少錢,這叫消費傾向。對于富人來說,他現在什么都有,再多掙一百元、一千元,可能也不花了,他的邊際消費比較低。而低收入階層,他可能家里的孩子上學等問題還沒解決,他多掙一千元可能馬上就會花掉。

低收入階層收入增長慢導致消費需求增長慢,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F在大家都不富,但過去有七八年,中國農民工的收入每年增長百分之十幾,而發達國家沒有這樣一個群體收入增長得這么快,往往是富人收入增長更快,窮人增長更慢。

特別是疫情,最受打擊的是低收入階層,全世界都一樣?,F在的問題就是怎么能夠更多地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

02

解決收入差距問題不能操之過急

 

《封面》:如何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

樊綱:初次分配已經不解決問題了,就要靠再分配,再分配就是靠稅收,從富人那兒多收點稅來補貼窮人。

實際上最近這些年,發展中國家改進的一個地方就是社會保障的發展。在中國,社會保障一定意義上是一種稅收的調節,是一種轉移的支付,是政府拿一部分錢來補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經過二三十年的改革,城里的社?;颈W〉褪杖腚A層。最近十來,我們做的事情是讓農村的社保有基本的保障。

是直接拿稅收給窮人補貼,還是通過公共服務讓更多的低收入群體得到一定的社會保障?我認為后者更重要。其實農民現在不太怕得病了,真正怕的是離醫院還比較遠,有時候得不到及時的醫治。

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就三方面,第一、農民工工資,第二、社保完善,第三、脫貧。

但是貧富差距仍然存在,作為經濟學者,首先要解決的是創造就業的問題,然后更好地發展各種傳統產業,包括一些低端制造業。我們不能總是過快地追求高端、不做低端,市場有需求就讓印度、孟加拉做。人家的勞動人口也那么多。

《封面》:別著急“騰籠換鳥”?

樊綱:對。

(低端制造)你不做,那就別人做。你不創造你的就業,就創造人家的就業。所以在發展產業實業,發展制造業的問題上,我們要多想想受教育水平不那么高、從勞動技能角度還不那么先進的工人、農民工等等。

我們還有大量的人需要就業,這些人就業才能有收入。不要天天想著高精尖的東西,而忽視實業發展。人為能做的事情就去做好。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產業發展等等有很多規律。不能違背這些規律。

《封面》:政策上不能操之過急?

樊綱:對。比如現在要徹底解決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怎么解決?需要多少年?

世界上其他國家收入差距都在變得越來越大。發達國家收入分配結構過去是棗核形、橄欖形,所以有中產階級的概念。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低收入階層越來越多,與高收入階層的差距越來越大。

中國最初是倒丁字形,底下很大,上面很小,我們能不能真正再走一個橄欖形。

《封面》:中國現在的收入分配結構是什么形?

樊綱:我們現在應該還是倒丁字形,上面粗了點而已,但是70%的人還是在下面。

世界環境跟過去不太一樣了,發達國家當時有殖民地,在全世界掠奪資源、進行碳排放。我們跟他們的歷史發展已經不一樣了。我們也不能再去走違背客觀規律的道路,同時要利用好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去好好地發展。

《封面》:去抄先進國家曾經的作業、去找那種歷史環境下實現的橄欖形,對現在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不合適?

樊綱:對,至少路徑要不一樣。

 

 

 

03

股市、樓市、匯市,2021怎么走?

 

《封面》:大家經常講,2020年明明世道那么不好,但二級市場很多人還是賺得盆滿缽滿。2021還是這種發展邏輯嗎?股市有機會嗎?

樊綱:但2020年美國股市漲得更好。股市漲的好,它(經濟)就好嗎?它純粹靠發貨幣、發債券鼓起來的。

中國股市確實也不錯,潛力其實蠻大的。中國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增長了那么多。很多國際投資機構也看好中國股市,說它PE值很低。

中國股市的問題是有很多制度不完善,導致大家缺乏信息。這幾年我們在不斷地改進股市的機制和監管的方法等,相信經過多年的調整,市場會逐步走向正軌。

《封面》:所以順著這個大的邏輯,對比中國的經濟總量,其實二級市場會有機會,但不一定是在2021年?

樊綱:對。

《封面》:最近北上廣深有一部分地方房價漲瘋了。國家明明三令五申房不住炒。這是什么邏輯?

樊綱:說明大家還在向大城市集中。人們遷移是為了追求美好生活。怎么追求美好生活?得有就業,有收入。

這些年的基本情況是,農村人人都有房子,但是農村的人要到縣城買房,縣城的人要到地級市買房,地級市人的要到省會買房,新畢業的學生要去大城市買房。這種需求叫遷移性需求,我們不能忽視這種遷移性需求。

怎么平衡這些需求呢?這幾年也出了一些城市群發展的調整。

最近一個新的國家規劃城市群就是成渝,這些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供給。除了大城市本身,它還可以把周邊的中小城市都帶動起來。

現在看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的發展,不能光看交通。要看年輕人到不到那去住。年輕人去會先問學校在哪兒,孩子上學在哪兒。老年人要到那去,要問醫院在哪兒。真正的城市群解決的是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一體化問題。

通過城市群的發展,我相信會緩解人們對中心大城市的需求。

《封面》:2020年下半年人民幣大幅升值,接下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如何?

樊綱:我們不能預測人民幣2021年會跌到哪會漲到哪。一種貨幣的幣值取決于多種因素,當前最不確定的是美元指數怎么走。

最近一輪人民幣的升值有雙重因素:第一,我們的經濟恢復的比較好,特別是出口增長;第二,美元指數在跌,美國發了那么多貨幣、債券,都會影響它的幣值。美元幣值怎么走,蘊藏著大量的金融風險。

所以我認為,2021年要做好人民幣匯率大波大動的準備,并關注美元波動、美國債券等國際金融市場帶來的金融風險。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