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偉民在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暨中國體改研究會年會上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他建議提出到2035年居民收入翻番和中等收入群體翻番“兩個翻番”的目標。
楊偉民表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聚焦提高居民消費占總需求的比重,加快推進收入分配、土地、戶籍、身份證、住房等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制度改革。
楊偉民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點任務之一是提高居民消費占總需求的比重,要擴大消費就要提高收入,所以首先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努力使居民收入的增長同步或者最好是快于經濟增長,這樣的話才能反映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在提高。
楊偉民建議,可以提出到2035年居民收入翻番和中等收入群體翻番“兩個翻番”的目標,要堅持要素報酬由市場決定,但同時要防止通過轉控土地、礦產、資金、數據等獲得超出市場決定的超額報酬。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楊偉民表示,上述建議的主要目的是要減輕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在社保、稅費,包括罰款、房貸等方面的壓力和負擔。
《建議》還提出,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楊偉民認為,所謂“要素”主要是指土地,因為勞動力要素在城鄉流動已經沒有太大障礙。所以《建議》提出,要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
楊偉民認為,應當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新的住房制度應重點面向如何解決進城農業轉移人口的“住有所居”問題,“住在哪里”是城鎮化落戶最主要的障礙,要扎根必須要有房子住。所以《建議》提出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