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無止境的,改革是無止境的,
創新也是無止境的!”
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建院四十周年慶祝大會上,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功勛獎”獲得者之一、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
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原院長高尚全如是說。
這鼓舞人心的三個“無止境”,
道出了他對青年一代的希冀,
也詮釋了一位“管院人”
骨子里的“敢為人先”。
作為曾參與中央若干重要改革文件
起草過程的資深改革者,
他不僅指引了浙大管院的創新發展,
還親歷了改革開放40余年來的艱辛與曲折,
更大大推動了改革開放“偉大創舉”
——經濟特區的歷史性跨越發展。
高尚全在浙大管院建院四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寄語
在上個月舉行的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回顧特區的由來,
以及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5個經濟特區相繼建立的歷史,
并指出深圳是“中國人民創造的
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
在這個重要歷史節點上,
曾參與推動經濟特區建設的高尚全,
也回憶起了自己參與深圳和海南
兩個智庫建立的點點滴滴。
今日我們一起來看
這位始終致力于創新的鮐背改革者,
那些年如何在深圳和海南打破
傳統體制對咨詢研究機構的禁錮,
將市場機制引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亟需的
智力支持環節中,
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
注入思想動力!
我參與深圳和海南兩個智庫的建立
作者:高尚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是一項既無先例可以借鑒,又極其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
我在長期的改革工作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在中國這樣一個國情復雜的國度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不僅僅是幾個智者的天才設想,更需要集合眾人智慧,充分發掘利用國內外智力資源,組成各種專業的團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和完善出謀劃策。
同時,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養”出來的各種研究機構,難以勝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類型多變的各種研究咨詢業務,而且,以計劃經濟狀態下的研究咨詢機構來為市場經濟作謀劃,本身就存在著邏輯上的悖論。
因此,我非常希望設立脫離財政依賴、自負盈虧并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生存發展的研究咨詢機構。為實現這個目標,我積極推動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和海南省進行試驗。
在馬洪、陳錦華、李灝、蔣一葦同志和我的努力下,1989年2月,經國務院總理批準,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正式成立。我主持了成立大會,會議選舉馬洪為理事長,陳錦華、高尚全、蔣一葦等同志為副理事長。
1989年2月9日,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成立大會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自其成立之日起即以改革試驗者面貌出現,是中國研究咨詢機構中最先嘗試市場化運作的“先行者”,目前它是中國研究咨詢業中規模最大、積累經驗最豐富、提供服務最完善、運作最成功的機構之一,首批被列為全球百家著名腦庫之一的中國機構。
1990年,我還擔任體改委副主任時去海南調研,海南省的領導提出:“海南到底怎么辦?怎么改革?怎么開放?怎么發展?”我在經過認真調研后,提出了關于海南改革、開放、發展的十點建議:
1. 海南的發展關鍵在于體制和政策。
2. 抓緊糧價改革的有利時機。
3. 充分發揮優勢,積極發展高經濟價值的熱帶農業及其加工工業, 開發椰子這樣的熱帶資源,搞一、兩個行銷全國乃至世界的產品。
4. 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5. 抓好流通體制改革,組織發育市場。
6. 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兩院”的作用。
7. 加強體制政策研究,加速人才培訓,建議建立改革發展研究院,既搞政策體制研究,又搞培訓。
8. 海南特別關稅區問題還要繼續研究。
9. 通過廣播、電影、電視、資料等來加強對海南的宣傳,讓國內外人士更多地了解海南。
10. 改革傳統的飲食習慣。
之所以提出第七條建議中的“建立改革發展研究院”,是因為我認為老體制的研究機構,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員,但不能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和作用。所以建議在海南辦這個研究院,第一用改革的辦法來辦這個研究院,小機構大網絡才能辦好;第二是海南遠離北京,在北京開會也就是半天,到了下午就很少人來了,而在海南開會,大家都能坐下來討論問題,而且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第三,海南離香港等亞太地區都比較近,選擇在海南辦這個研究院是比較合適的。
我提出的這個建議得到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和國家體改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很快就被采納,到了1991年的11月1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成立大會就召開了。
1991年11月慶祝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成立大會合影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的成立得到了時任國家體改委主任陳錦華同志的大力支持。他為中改院的建立發展嘔心瀝血,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崇高的人格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為我從事經濟工作六十周年畫冊寫的序言中,留下了這樣三段話:
尚全同志是改革戰線的老戰士,早在80年代,我就認識尚全同志,他是那時風起云涌的改革進程的重要推手。1990年,我從中國石化總公司調到國家體改委當主任,尚全同志是副主任,我們成了很好的搭檔,共同應對改革的風雨。后來我們一起推動設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等,任職也都是搭檔。直到現在,尚全同志還擔任著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的董事局主席,我是名譽主席,與尚全同志的合作是多年的緣分。
尚全同志是一位有膽有識的改革者。在改革的幾個關鍵節點,如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起草、1987年十三大報告對計劃于市場關系理論的突破、90年代初回應對市場的批判和質疑等,尚全同志憑借過人的學識、學者的風范,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理論的一步步建立、一步步完善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對尚全同志參與起草的這些文件表示肯定。
尚全同志是一位有始有終的建設者。尚全同志的身影貫穿過去幾十年來改革的始終,他對自己提出的每一項改革建議都極其認真負責?,F在已經蜚聲海內外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的設立最早便是出自他的建議,我作為國家體改委的主任完全同意和支持他的建議并付之實施。從1991年至今20余年,他全程參與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的建設發展,時至今日,他仍以80余歲的高齡參與中改院的活動,為建設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
這里他講到“我們是很好的搭檔”“與尚全同志的合作是多年的緣分”,聽起來多么親切,多么舒暢,不是板著臉“我是領導者”。
20多年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始終堅持“小機構、大網絡”的運作機制,實行董事局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發展成為一家以轉軌經濟理論和政策研究為主,培訓、咨詢和會議產業并舉的獨立性、網絡型、國際化改革研究機構。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向中央和地方提交的一系列政策建議報告受到極大好評,其提供的廣東省公共服務均等化、海南國際旅游島等政策咨詢建議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此外,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已經舉辦了70多次國際論壇,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的影響也正在逐步擴大。
1990年,我向海南省提出的十點建議中的第三點建議是“充分發揮優勢,積極發展高經濟價值的熱帶農業及其加工業。”我向海南省領導闡述這條建議時舉了可口可樂和雀巢咖啡的案例:它們都是一個產品,但變成了全球性的產業,成為世界名牌產品。那么,海南能不能利用獨特的優勢,打造一兩個名牌產品,而且這些產品能夠從海南營銷全國乃至全球。
我提出,海南的椰子產量占了全國的99.5%,椰汁能不能作為海南優勢產業的一個產品?不僅在海南,而且要發展到全國。如果營銷到全國,那么就必須在北京打開市場,要占領北京市場就必須在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都能喝到,因為這是國宴產品,大家都想品嘗一下。
我建議在釣魚臺開個會,請一些專家來討論品嘗海南的椰奶怎么樣?后來釣魚臺用了這個產品,大會堂也用上了這個產品。海南的椰奶成為一個名牌產品,一年訂單幾十億。椰汁擴大生產,形成了產業鏈,促進了海南經濟的發展。
20多年來,因為對海南特殊的情結,我一直關注著海南的發展。我提出,海南的發展要堅持走“三二一”道路。“三”就是要發揮海南的三大優勢:熱帶優勢、旅游優勢和海洋優勢。“二”是做好兩個創新: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海南是最大的經濟特區,在體制創新方面可多發揮“實驗田”功效,特別是在精簡機構、提高效率方面可多做些文章。通過這兩個創新,以保證3個優勢的發揮。“一”就是保持一片凈土。海南不光是海南人民的海南,也是全國人民的海南。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的無價之寶,海南發展工業化、現代化,都不能犧牲環境,要從子孫萬代的利益出發,這是海南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出發點。
我在改革最前沿的深圳特區和海南打破了傳統體制對咨詢研究機構的禁錮,將市場機制引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亟需的智力支持環節當中,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思想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