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高尚全親述擔任浙大管院院長的那些回憶

時間:2021-07-24 01:43

近日,以“健康力量 創新未來”為主題的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建院四十周年慶祝大會暨商學院院長論壇在浙大紫金港校區西區管院新大樓盛大舉行。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原院長高尚全被授予該學院功勛獎并講述他當年為何選擇來浙大管院擔任院長,以及他擔任院長期間“矢志改革”的故事。

 

 

情有獨鐘 矢志改革
——我擔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的回憶

 

 

 

1999年8月12日,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張浚生和校長潘云鶴給我頒發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聘書以后,我就成為一名浙大管院人了。


      我卸任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后,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到首都經貿大學當校長;二是浙江大學要我當管理學院院長。


        當時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找了我兩次,要我去任首都經貿大學校長。我說當大學校長責任重大,大學校長什么事都要管,他說可以給你配個能力強的副校長。我說部里的大學管的人很多,部里教育司就把你管住了。他說您任部里黨組成員,教育司就不會管住你了。我說如果我年輕十歲可以考慮接受這個任務,最后我謝絕了他的好意。


      為什么選擇浙江大學?因為浙江的歷史文化和創新精神吸引了我。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2006年9月27日在浙江大學做了繼承文化傳統、弘揚浙江精神的形勢報告,他講了浙江歷史文化名人的故事。他說浙江人善于“闖”,勇于“試”,敢于“管”的精神,實踐浙江精神,弘揚浙江精神,做浙江精神的傳承者和創造者,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從浙江的實踐看,真正做到了浙江精神的繼承者和創造者,因此人才輩出,僅浙江大學本科教育就培育了30名院士,著名的如丁仲禮、勵建書、羅民興、葉志鎮、楊德仁等。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培育了大量的企業家和著名人士,如王建宙、王水福、王鶴鳴、朱敏、李建華、陳宗年、胡柏藩、傅利泉、魯冠球等,現在的澳門特首也是浙江大學的高材生。

 

高尚全先生在紫金港校區

 

我一直欽佩浙江人的改革創新精神,所以在浙江大學任職期間學習、總結了浙江人的改革創新精神。記得2003年3月我在浙江大學開會期間,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知道我在杭州,第二天晚上在西湖國賓館設宴招待。我想,不能光吃飯,應該講些我所知道的浙江故事。席間,我講了浙江的“五千精神”,應當全國分享。


        什么是浙江的 “五千精神” 呢?一是千辛萬苦去創業,二是千方百計來經營,三是千家萬戶搞生產,四是千山萬水找市場,五是千頭萬緒抓根本。浙江省就是靠“五千精神”,改變了面貌,改善了人民生活。從一個人多、地少、資源少、國家投入少,一多三少的小省,發展成為經濟大省,在制度創新上走在全國前列,人均創造的財富也在全國名列前茅。為了總結推廣浙江改革發展的經驗,管理學院專門成立了民本經濟研究中心。

 

我在擔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期間,有條件深入浙江各地進行調查研究,總結浙江實踐經驗,完成了《民本經濟論》專著。

 

 

什么是民本經濟?就是以民為本,民有、民營、民享(人民共享)的經濟,就是立足于民,以民為本位,以民為主體的經濟,也就是老百姓經濟,我們通常所說的國民經濟中的“民”字,就是以民為本位的經濟。

 

民本經濟有四個特點:一是經濟形式以民營經濟為主;二是社會投資以民間資本或社會資本為主;三是社區事業以民辦為主;四是政府管理以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環境為主。

 

民本經濟是相對官本經濟而言的,計劃經濟是典型的官本經濟,是通過官本位和行政方式來配置資源,而民本經濟則強調,人民是創造財富的主體、經營的主體、產權的主體。民本經濟源之于民,創之于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而必然激發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為了總結和推廣浙江民辦經濟的經驗,我們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專門成立了民本經濟研究中心。邀請了國內著名學者參加了成立大會,并展開了民本經濟的研討。

 

從左至右:高尚全、許慶瑞、吳曉波(王重鳴教授因疫情防控無法來到現場)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