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趙艾 :打好“一帶一路”團結抗疫之戰

時間:2021-07-24 01:39

 

疫情當前,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形勢,可以說是有喜有憂、復雜嚴峻。

喜的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共、五通”等理念、七年來形成的一大批實實在在的成果,特別是“一帶一路”伙伴國家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表現深得人心,得到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民眾的普遍認可和支持。國際上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利的因素在集聚,正面聲音和積極力量在增多,機遇前所未有。

憂的是,“一帶一路”建設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前所未有。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本來就多。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得風險和挑戰陡增。大變局與疫情交織之下,不清楚還有多少只“黑天鵝”、多少頭“灰犀牛”,更不清楚啥時候突然飛起來、冒出來。因此,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必須有底線思維和應變準備。當務之急,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擊疫情并取得勝利。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共建“一帶一路”形成嚴重沖擊

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共建“一帶一路”帶來嚴峻考驗。幾乎所有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合作伙伴都程度不同地遭受到疫情的沖擊。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7月8日8時33分許,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1179萬例,累計死亡超54萬例。多國政要和官員“中招”。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稱,疫情仍在加速蔓延,疫情尚未達到頂峰,新冠病毒非常危險,傳播速度快且致死率高,是“人類的頭號公敵”。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帶來的嚴重經濟衰退對推進“一帶一路”會造成很大影響。最大的問題是導致本就下行的全球經濟狀況惡化。經濟衰退毫無疑問會增加“一帶一路”建設的現實困難和隱性風險。

2020年經濟本來就不怎么看好。1月8日,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已經將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0.2個百分點至2.5%,警告全球經濟面臨重大下行風險。新冠肺炎疫情來了,而且全球蔓延,對本已成下行態勢的世界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世界銀行6月8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稱,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滑5.2%,這將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報告認為,由于新冠疫情的沖擊及其防控措施帶來的經濟“停擺”,全球經濟將在2020年陷入嚴重收縮,預計人均收入降低3.6%。今年將是1870年以來人均產出出現下降的經濟體數量最多的一年。其中,嚴重依賴全球貿易、旅游、大宗商品出口和外部融資的經濟體受疫情沖擊最大。此外,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的脆弱性也將被外來沖擊放大。

報告預計,由于內需、供應、貿易和金融嚴重中斷,2020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收縮7%。其中,美國、歐元區、日本經濟將分別萎縮6.1%、9.1%、6.1%。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下滑2.5%。不過,中國經濟有望實現1%的增長。

世界銀行稱,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目前下行風險占主導,原因包括疫情可能持續較長時間、金融動蕩等。報告援引世界銀行副行長杰伊拉·帕扎爾巴舍奧盧的話說,這一不利經濟前景發人深省,新冠危機可能留下永久“傷疤”,構成重大全球性挑戰。

“一帶一路”不少沿線國家或合作伙伴的經濟本就脆弱,疫情一沖擊,財政更加不堪重負、金融市場會出現震蕩,貨幣脆弱性會凸顯。就拿債務而言,疫情沖擊和全球經濟衰退,會大大加重有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債務,甚至或將陷入債務危機。國際金融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時全球債務已逾247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遠超警戒水平。“一帶一路”上的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老撾等國家已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債務高風險國”,融資渠道與規模都受到嚴重限制。這種狀況將使“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的難度大大增加。對于疫情和經濟衰退交織帶來的風險和挑戰,我們必須保持清醒而又足夠的認識。但又要有足夠的定力。

二、“一帶一路”團結抗疫呈現令人鼓舞良好勢頭

面對疫情,任何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既合作抗疫,又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迫切需要加深與相關國家彼此間的溝通,達成互信共識。由中國主導,團結抗疫,確保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順利推進的國際共識已初步形成。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與“一帶一路”伙伴國家政要和國際組織負責人會談、會見、寫信、電話、發電、視頻,連續開展“云外交”,不斷強調各國應該同舟共濟、攜手抗疫,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凝聚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力量。不僅在特殊時期釋放出中國將與合作伙伴繼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堅定信心,而且為人類攜手抗疫、共同發展,彰顯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責任。

6月18日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主題為“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25個國家的外長或部長級官員及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與會。習近平總書記向會議發表書面致辭。

主持會議的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王毅代表我國政府表示,在各方熱情參與和全力支持下,“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戰勝疫情,克服危機,必須同舟共濟、團結合作,“一帶一路”合作伙伴有責任也有義務作出表率。當前,戰勝疫情、復蘇經濟是各國的共同和緊迫任務。中方愿優先加強與“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的溝通協調。包括支持各方抗擊疫情、恢復經濟社會發展;在疫苗研發使用過程中,積極考慮“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需求;協商建立“一帶一路”人員及貨物跨境流動的便捷通道;舉辦“一帶一路”合作伙伴交通部長會議,維護產業鏈、供應鏈暢通;攜手發展“絲路電商”,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及綠色發展合作。

施泰納代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致辭,表示 “一帶一路”合作將有助于各方更好應對疫情對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聯合國高度重視“一帶一路”倡議,愿同各方繼續緊密合作。

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高度贊賞中國積極推動全球抗疫合作,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各種援助和支持。當前形勢下,習近平主席倡議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共建“一帶一路”可以為此作出積極貢獻。世衛組織支持建設“健康絲綢之路”和“綠色絲綢之路”。

與會代表積極評價中方倡議舉辦的此次論壇。認為十分及時、十分必要。感謝中方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和國際抗疫合作所做努力和貢獻,認為疫情證實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 “一帶一路”倡議是團結抗擊疫情、促進恢復經濟的重要平臺。各方支持開展疫情聯防聯控,加強公共衛生合作,共同建設“健康絲綢之路”;加強互聯互通,有序恢復跨境人員、貨物流動,推動復工復產,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促進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各方都表示,將繼續落實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共識,推進相關領域務實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會議發表了匯聚各方共識的包括4個部分共19條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聯合聲明》。

由中國主導,各方共同努力,雖然疫情在全球造成貨物人員往來不便,產業鏈供應鏈銜接不暢,對“一帶一路”建設產生嚴重影響,但總的看沒有逆轉互聯互通項目建設的合作勢頭。疫情期間,中老鐵路曼邁一號隧道順利貫通、匈塞鐵路匈牙利段取得重要進展、柬埔寨雙燃料電廠等項目穩步推進。中巴經濟走廊能源項目堅持運行,為巴基斯坦提供了三分之一的電力,總投資50多億美元,總裝機34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95億千瓦時,已投產運營的7個電力項目,可滿足巴基斯坦860萬戶家庭用電需求。

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建設明星和品牌項目。目前國內開行城市達62個,境外到達16個國家52個城市。到2019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突破2萬列。今年以來,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中歐班列的重要作用再次凸顯。截至6月底,共開行5122列,比去年增長36%,運送近萬噸抗疫物資。成為歐亞大陸之間名副其實的“生命之路”。不僅有力保障了沿線國家乃至全球抗擊疫情,而且穩定了疫情期間的重要物流線和外貿發展,為提振世界經濟打了一針“強心劑” ,彰顯了“一帶一路”合作所具有的強大韌性與活力。

貿易暢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2013年至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超7.8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1100億美元,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接近8000億美元。今年一季度,中國同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伙伴貿易額同比增長3.2%,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1.7%。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2.76萬億元,增長0.9%。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投資保持增長,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52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42億美元,同比增長11.7%。特別是中國與東盟貿易逆勢增長。前5個月,東盟成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達1.7萬億元,增長4.2%。如外貿主要面向東盟的福建省廈門市,一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1442.2億元,增長3.7%。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469.8億元,增長9.5%,占32.6%,保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勢,逆勢上揚,非常亮眼。

三、同舟共濟打好“一帶一路”抗疫之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任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但疫情當前,緊迫任務是要與“一帶一路”國家團結抗疫,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書面致辭中指出,中國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打造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

疫情雖然給人類帶來嚴峻的困難和挑戰,但也給我們帶來一系列深刻啟示。在攜手抗疫的過程中,各國更加懂得“人類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含義。面對病毒,應對挑戰,各國不能獨善其身,唯有團結合作、才能度過難關。

各國在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要繼續分享疫情防控經驗,深化疫苗研發等科技合作,共同應對疫情挑戰。要加強政策溝通和協同,攜手共同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讓“一帶一路”各伙伴國成為團結抗疫的合作典范。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也是應對全球性危機和實現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恢復經濟、戰勝風險,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要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普遍、以規則為基礎、開放、透明、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區域和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包括商品、服務和人員的正常流動,同時幫助受疫情影響的產業與經濟體。在疫情防控同時,要保護公平競爭和知識產權。

(二)打造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

疫情發生以來,“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相互支援、共克時艱。如巴基斯坦拿出全國醫院庫存口罩供給中國,緬甸向中國捐贈大米。而中國也盡己所能,幫助塞內加爾改建醫院,捐助物資助印尼抗疫,派出醫療專家組,分享治療方案,給意大利、伊朗、塞爾維亞、菲律賓等眾多“一帶一路”伙伴國家捐贈檢測試劑、防護用品、藥品等急需醫療物資等。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向122個“一帶一路”合作伙伴提供抗疫援助,向25個國家派出醫療隊,毫無保留同各國全面分享防控和診療經驗。

持續抗擊疫情,最終戰勝病毒,需要各方相互支持、共同努力,通過及時分享必要信息及疫情診療經驗和最佳實踐。要合作加強和升級公共衛生系統能力,投資建設一批完善和有韌性的衛生基礎設施,包括發展遠程醫療。要促進各國衛生專家對話、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幫助等方式,合作應對、控制并戰勝疫情。鼓勵“一帶一路”各國必要時在雙邊、區域、國際等層面建立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要使質量可靠的衛生產品特別是對應對疫情至關重要的疫苗、藥物及醫療物資具有可獲得性、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疫苗應作為全球公共產品使用。

(三)打造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

抗擊疫情,要繼續重視并加強互聯互通,構建全方位、復合型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格局和可持續交通體系,鼓勵各伙伴國發展相互兼容和多式聯運的交通,開發跨國、跨區域交通和物流通道,增強各國在空中、陸地和海上的互聯互通。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及陸上、空中和海上線路等跨區域交通、物流通道在運送抗疫醫療物資、設備、食品、主要農產品和其他重要商品,保障供應鏈,促進國際貿易暢通,以及保障民生和經濟發展需求上發揮重要作用。在條件允許情況下,要合作保持上述通道暢通或恢復開放。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遵照世界衛生組織等相關國際組織的專業建議促進經濟恢復,特別是推動有序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及重新融入全球價值鏈、供應鏈、產業鏈。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基礎上逐步恢復旅游業。加強在人力資源開發、教育和職業培訓等方面的合作,增強民眾應對疫情挑戰的能力。

(四)打造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

抗擊疫情的同時,要注意釋放發展潛力。中國一直主張,采取諸多舉措,推動釋放發展潛力。2020年5月18日在日內瓦以網絡遠程會議形式舉行的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致辭中呼吁加大對非洲國家支持;6月17日,在中非團結抗疫網絡特別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疫苗研發成果率先惠及非洲國家,免除有關非洲國家截至2020年底到期對華無息貸款債務。

世界銀行建議,如果疫情影響持續存在,擁有財政空間和融資條件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以考慮額外的刺激措施。此外,還應采取措施,恢復財政可持續性,提高財政和債務透明度。其中,政府的財政承諾,例如債務工具和投資的透明度,是創造有吸引力投資環境的關鍵。

在疫情沖擊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各伙伴國也需要加強在數字經濟、醫療產業和食品安全領域的合作,并在電子商務、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應用等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借鑒國際良好實踐并縮小數字鴻溝,打造有利于增長的“創新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

此外,要重視并發揮好地方尤其是核心區和重要節點城市在參與“一帶一路”團結抗疫中的積極作用。

 

(此為2020年7月10日,我會常務副會長趙艾應福建省商務廳和廈門大學邀請,面向福建省商務系統、自貿區企業和廈門大學師生所作的視頻報告的部分內容)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