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襲來。給人員流動、經濟活動等按下不同程度的“暫停鍵”,以阻斷疫情傳播,成為全球各國普遍采取的應對之法。
中國在疫情初起時,果斷給武漢、湖北的人員外流按下“暫停鍵”;通過延長假期、延遲開學、靈活復工等,給一部分社會經濟活動按下“暫停鍵”;通過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等,給一些人際交流方式按下“暫停鍵”。近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這些“暫停鍵”正逐步有序“抬起”。
然而,有一件事,是始終沒有“暫停鍵”的——改革沒有“暫停鍵”。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肩負著“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重任,不會因為疫情發生而“歇歇腳、停停步”。
“發展環境越是嚴峻復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4月27日在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會議上強調。
春節前后,阻擊戰全面打響,舉國之力投入于此。抗疫事急、事重,但黨中央并沒有把改革“先放一放”。
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會議。他強調,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該落實的落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改革從來都是奔著問題去的。這次會議,部署了五個方面的重大改革任務,致力于從體制機制上進一步創新、完善,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了堅持三個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
兩個多月后,4月27日,在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會議上,兩份直接跟抗疫相關的改革方案——《關于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實施方案》《關于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指導意見》,擺上案頭,審議通過。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挂叨窢庍@場大考,讓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去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再次強調的“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深刻時代涵義。讓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的極端重要性。
開展抗疫斗爭,與落實四中全會部署,并不矛盾,反而有內在關聯。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公布。黨的十九大曾作出部署,經濟體制改革有兩個重點——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四中全會再次提出具體改革要求??挂弋斨?,落實之舉如期而至。進一步激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的活力,不僅是著眼長遠,也利于我們綜合應對全球疫情加劇蔓延后帶來的復雜局面。
4月27日的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20-2021年)》,并提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節點,既要確保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又要在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上開好局。
嚴峻復雜的抗疫斗爭,不會讓全面深化改革停步、緩步,而只會促其更堅定地向前。
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個飽含現實任務的歷史進程。當前要抓什么樣的重點?四中全會及隨后召開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一次會議,說得很清楚——“黨中央明確的國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
抗疫之際所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務,均在這兩大類之列,既是“急需的制度”,也是“必備的制度”。4月27日的中央深改委會議,則進一步結合當前復雜形勢,歸攏了三個大方面——
一是對“有助于促進復工復產、居民就業、投資消費、中小微企業發展、基本民生、脫貧攻堅的改革舉措”,要集中力量推進;二是針對短板弱項、風險挑戰,“聚焦公共衛生、生物、糧食、能源、金融、網絡、防災備災、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抓住時機,主動作為;三是“對事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要抓住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擴大國內需求等重要方面,加強系統集成,統籌部署推進。
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兩年多前,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意味深長地說,“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span>
中國抗疫斗爭的偉大實踐,再次說明:改革沒有“暫停鍵”,越是艱險越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