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唯改革者勝 唯創新者強 全面創新改革永遠在路上

時間:2021-07-24 01:36


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從中央舉旗定向、各試驗區域全面發力,到如今已喜結三批碩果。日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廣第三批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向全國發布新一批20條改革經驗舉措,較圓滿地完成了階段性改革試驗任務,為深化全面創新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做改革“先行者”,深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田”


 

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肩負“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重任務,涉及科技、經濟、社會、教育、人才等相關領域改革協同,覆蓋面寬、政策性強、挑戰性大,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全面創新和重點突破、分權和集中等關系,改革標準高、要求嚴、時間緊、任務重。

 

為有力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工作,8個試驗區域均成立了高規格的組織領導機構,建立了省市聯動、多部門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圍繞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狠抓改革落實,攻堅克難,務求實效。以國家科技評估中心重點評估的四川、西安、沈陽3個區域為例,四川省將全面創新改革從省“十三五”發展的“一號工程”上升為引領四川未來發展的“一號工程”,舉全省之力給予推進,并“自行加碼”將試驗范圍由成都、德陽、綿陽3市擴大至全省21個市州,形成了以成德綿為“頭雁”的改革試驗“四川雁陣”,推出了改革試驗“9張清單”,實行“掛圖作戰”。西安試驗區域圍繞建設“一帶一路”創新中心,聚焦軍民深度融合和科技資源統籌兩大領域,探索軍民融合發展“西安模式”,構建“創新+創業+產業化+科技金融+智庫規劃+人才引領+區域協同”的全方位科技創新生態鏈,加快硬科技產業發展,聚力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沈陽試驗區域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在科技創新、國企改革、產業金融、人才支撐等重點領域系統推進改革試驗,著力解決“科技強、創新弱”的問題,努力改善營商環境,深化市場化改革,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帶動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通過幾年的努力,各試驗區域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均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標志性、特色鮮明的改革措施,取得了多項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在改革創新方面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二、做創新“布道者”,播撒創新驅動發展“金種子”


 

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旨在點燃創新引擎,開啟轉型發展之鎖。近年來,各試驗區域通過系統推進改革試驗,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轉型探索了新的路徑,形成了新的模式,貢獻新了的經驗。經歷了理念革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以及大量的實踐探索總結,一批批成熟改革經驗與制度創新的“金種子”正源源不斷地由8個試驗區域向全國各地播撒。

 

本次正式發布的20項改革舉措,是繼2017年首批13項、2018年第二批23項之后,由國辦發布的第3批向全國或在8個試驗區域范圍內復制推廣、支持創新的改革舉措,涵蓋了科技金融創新、科技管理體制創新、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養和激勵和軍民深度融合5個重點領域。根據我們觀察分析,經過了前期的沉淀,以及進一步的實踐探索,改革進一步走向“深處”和“實處”,這批舉措緊密呼應當前中央的重要改革關切,充分體現了“實”和“新”,在一些改革的“老大難”問題上進一步破題。

 

例如,在加強基礎研究方面,安徽探索了地方深度參與國家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機制,從財政資金、人才和土地等多個方面入手,構建持續投入機制。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沈陽探索了老工業基地國企創新創業增量型業務混合所有制改革新模式,破解傳統組織模式下國有企業存在創新動力不足、有形與無形資源利用效率不高、人才匱乏與員工冗余并存、員工與企業利益不綁定等問題。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廣東探索建立了跨區域的知識產權遠程訴訟平臺,突破訴訟維權地域限制,大大提高了訴訟效率。在管理體制創新方面,北京探索形成了生物醫藥領域特殊物品出入境檢驗檢疫“一站式”監管服務機制,沈陽探索建立了對戰略性科研項目實施經費滾動支持制度。在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方面,上海、廣東探索銀行與專業投資機構建立市場化長期性合作機制,西安市探索政銀保聯動授信擔保提供科技型中小企業長期集合信貸機制,四川探索實施銀行與企業風險共擔的儀器設備信用貸,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區域改革試驗田上誕生的“金種子”,將會不斷吸收各地方“創新雨露”的浸潤,在肥沃的土壤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樹苗”,進而發展為茂密的創新“森林”。隨著各批改革成果在更大范圍實踐檢驗、深化鞏固與進一步優化完善,以及改革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全面創新改革將對我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做時代“吹號者”,踏上強國之路改革“新征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要“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繼續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排查梳理已經部署各項改革任務的完成情況,又要把四中全會部署的重要舉措及時納入工作日程”,“實現改革舉措的有機銜接、融會貫通,確保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這對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20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年,是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之年,區域全面創新改革工作也將開啟新征程、開創新局面。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未來改革道路上必然還有很多硬仗要打、硬骨頭要啃。新時代的創新改革號角已吹響,在踏上強國之路的新征程上,需要我們以更大的勇氣、更多的智慧和更有力的措施來深化改革,在新的起點上高水平謀劃和推動新一輪的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努力打造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結合對全面創新改革區域跟蹤研究與評估實踐的體會,談談對持續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與經驗推廣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在改革定位和內容上,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深改委會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瞄準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改革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突出整體性、重大性和協調性。繼續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主攻方向,圍繞“高質量發展”需求,進一步梳理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結合基層呼聲,找準改革的關鍵點、切入點和突破點,嘗試在基礎研究、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人才評價和激勵、國企改革、軍民融合、開放創新等領域,再推出一批新的、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改革舉措;改革舉措不求多求全,求精求質,避免“濫竽充數”,“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改革方式和模式上,“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良性互動,將頂層設計與基層摸索有機結合,將中央要求與地方需求緊密結合。涉及大的改革航向、需要通盤謀劃、舉全國之力的改革,一般由中央“出題”,地方、部門、試點單位共同“破題”;對于地方、區域有強烈需求、可發揮其優勢和示范效應的改革,由地方“出題”,中央部門“充分授權”,由央地協同“破題”,有風險及時把控。改革醞釀和設計階段,要注重上下協調互補,突出基層首創,暢通“出題”、“解題”主體的雙向溝通和反饋機制,必要時可以角色轉換,同時要注重發揮改革智庫的決策咨詢作用,提升改革方案的質量。

 

在改革保障機制上,加強組織領導和宏觀統籌,進一步發揮國家科改領導小組和全面創新改革部際協同機制作用,完善上下聯動、部門協調、央地協同機制,增強改革合力;嚴格落實改革主體責任,各試驗區域相關省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升改革意識和抓改革的本領,切實解決一些地方和單位出現的“不敢改”、“不能改”、“改不動”的問題;給試驗區域、改革試點單位和基層一線改革人員充分授權,提高改革主體的動力和積極性,給予更大的“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政策空間和平臺;健全改革試驗的監督反饋機制,完善改革的獎懲制度,加強創新改革政策與紀檢審計政策的協調銜接,研究出臺試驗區域改革容錯糾錯機制的實施辦法,構建抓改革的成效機制。

 

在改革經驗復制推廣上,首先要加強政策宣傳,暢通國家、省、市、區(縣)四級政策傳導機制,通過政策宣講團、辦班培訓、出臺操作指南(指引)、重點對象專題輔導等方式,解決地方“推什么”和“怎么推”的認識問題;其次,建立前后3批改革舉措推廣情況的跟蹤調研與評估反饋機制,全面深入了解全國各地推廣情況,掌握進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難點和堵點,通過“全國摸查”和系統分析,做到“心中有數”,更好診斷和回答“推的怎么樣”的重要環節問題;三是定期、分批次組織跨區域交流研討會,原則上各批次擬推廣改革舉措至國辦發文之日起,一年后組織交流研討一次,總結各地方改革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共同研討推廣難點、賭點的解決辦法,解決“怎么更好地推”的方法問題。

 

附件

 

第三批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推廣清單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