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35年來,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前不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獻和動員令,集中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駕馭全局、推進改革的強大政治勇氣和高超政治智慧,必將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要將這些理論政策轉化為實際行動、將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必須堅持正確改革觀和科學方法論的有機統一,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改革開放35年來的重要啟示。
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確保方向正確、路子對頭我國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為了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底線務必牢牢守住。否則,就會把方向搞偏、將路子走歪,必然走上“歪門邪道”。35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始終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既以四項基本原則保證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的時代內涵;始終保持高度清醒的政治認識,排除干擾,不為錯誤觀點所困,不為奇談怪論所惑,“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該改的堅決改掉,不該動的絲毫不動。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各種風險考驗,我們既要有敢闖敢試的政治勇氣和開拓勁頭,更要有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能有絲毫動搖的戰略定力和堅決守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底線思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緊緊圍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三個有利于”的評判標準,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共享成果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根本觀點,必須充分發揮群眾首創精神推動改革。35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牢牢把住“為了誰、依靠誰”這一關鍵性問題,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不論是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不論是國有企業改革的艱難跨越,還是行政體制改革的積極推進;不論是改革文化體制,還是創新社會管理,都始終圍繞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在推動改革過程中,不是“閉門造車”“自說自話”,而是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政策措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于”作為判斷改革得失成敗的根本標準。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基點,堅持“三個有利于”的評判標準,敢想敢創、敢試敢干,看準了的事就堅定地干下去,堅決破除各方面的體制機制弊端,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必須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時刻注意促進社會和諧,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歷史經驗證明,改革發展穩定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個重要支點。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是解決一切經濟社會問題的關鍵。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社會穩定,改革發展方能順利推進;改革發展積極推進,社會穩定才有更為堅實的基礎。35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夠有序推進改革、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高度重視促進社會和諧,注重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社會的可承受程度統一起來,把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在保持社會穩定中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進一步促進社會穩定。
當前,我國經濟體制的變革、社會結構的變動、利益格局的調整、人們觀念的變化都是前所未有的,各種社會矛盾愈益凸顯,保持社會穩定尤為重要。與以往相比,推進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任務異常繁重艱巨,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必須注重把握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的辯證關系,切實做到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我國實行全方位、多領域的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新事業,無經驗可供借鑒,只能試點先行、投石問路、摸索前行。35年來,我國改革走過了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局部到整體不斷深化的艱辛過程,這種由點到面、積小成為大成的摸著石頭過河、找尋規律的漸進式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
當前,我國改革已經進入全面深化的新階段。過去的改革可以摸著石頭過河,新一輪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既要摸著石頭過河,還需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的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的耦合性,從全局入手,加強頂層設計。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遇到的問題紛繁復雜,要繼續堅持試點先行,摸石過河,探尋新路,通過試點成效凝聚共識、總結改革經驗,避免走“回頭路”、“翻燒餅”。
必須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改革是對舊思想舊觀念的突破,涉及利益再調整、權力再分配,政策性很強。林無靜樹,川無靜流。實踐發展、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永無止境。改革過程中,不同的利益群體關注點不一樣,即使同一利益群體看法也未必完全相同。35年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始終堅持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統一思想中解放思想,始終堅持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營造良好的改革環境。我們黨在接力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不斷豐富完善這一理論體系的同時,又運用其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凝心聚力、統一思想,推動新的偉大實踐。
當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急劇變遷,社會階層多樣化、利益訴求復雜化日益凸現,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推進改革的敏感程度和復雜程度前所未有。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強輿論宣傳工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人們的頭腦,夯實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思想基礎,進一步激發改革勇氣,集聚改革合力,尋求最大公約數,把13億人民的改革共識凝聚起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使中國這艘航空母艦乘風破浪永遠向前。
來源:光明日報 ?。ㄗ髡邌挝唬褐醒刖庌k事業單位改革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