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應建立可進可退的改革機制

時間:2021-07-24 01:25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其中強調“健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在許多人看來,這意味著我國民辦教育即將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溫州民辦教育改革正處于這樣一個關鍵期,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相關人士希望,溫州改革的步子再邁大一些,在涉及實際難點與焦點問題時更要敢于突破,敢于先行先試,但同時也要設立退出機制,給改革留有余地。

 

  要有更具針對性的突破

 

  “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提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里面講了很多,講到民辦,我注意到要健全政府補貼制度,購買服務。這里面其實可以大做文章的,動員企業、社會力量辦學,怎么動員,要拿出具體的制度,逐步去落實?!闭劦矫褶k教育改革如何深化問題時,浙江東方學院院長戴海東如是表示。

 

  戴海東認為,溫州出臺的“1+14”文件里面涉及到了政府補貼制度、購買服務,這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精神是相一致的,值得期待。但是,溫州還應進一步拓寬思路,加大力度,將改革作為一個示范,再向全國推廣。同時溫州的改革還應得到更多人的認可,特別是上級部門的認可與支持。如果溫州孤軍作戰,人家都不理你,認為你這是失敗的改革,那就完了。

 

  就思想開放程度而言,戴海東說,溫州市教育局的思想還是很開放的,其他相關部門還需進一步開放思想,不要給改革設置障礙,要多打通“綠色通道”。

 

  談到改革步伐能否邁得更大一些時,一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民辦學校校長向記者調侃道:“現在下面執行的部門就怕擔責任。我們開玩笑說,‘你跟哪個民辦學校多說幾句話,你肯定拿了這個學校很多東西了’。現在很多部門都有這樣一個心態,一種擔心?!?/span>

 

  樂清市教育局副局長連明對記者說,現在各個部門認識程度不一樣,一些部門沒有把民辦教育真正重視起來,形成改革合力。同時學校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規范問題。下一步,他們要創新改革,方案還需進一步細化。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中小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鄭增儀表示,教育改革要從體制上、機制上解決長期困擾民辦教育發展的問題,現在關鍵是一些地方對民辦教育還有歧視。十八屆三中全會給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指出了方向。教育規劃綱要也指出: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溫州“1+14”政策文件已明確了改革方向,下一步主要給予落實,如果相關部門不執行,也要有相應的懲罰措施。

 

  需建立退出機制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一些民辦學校之所以對改革持觀望心態,主要是擔心改革不明朗,怕既得利益受損,萬一改不好就退不回來了。按照溫州“1+14”文件:法人屬性一經確定,沒有特殊理由的,一般不予更改。

 

  對此,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監事會副主席、浙江民辦教育協會名譽會長、浙江省教育廳原副廳長黃新茂分析認為,隨著溫州民辦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一些意想不到的難題也會逐漸浮出水面。

 

  黃新茂還就大家所呼吁的一些問題作了詳細分析:首先政府購買服務的四個前置條件以及指定財務軟件都是合理的,這體現了維護教師權益的思想。因為在同類民辦學校中,溫州民辦學校教師的工資是最低的,寧波也比溫州高。而指定財務軟件,主要擔心出問題,萬一出問題,就會影響到改革成果。改革是有風險的,指定財務,好處在于控制學校拿到多少合理回報的問題。有些企業的流動資金依賴于學校學費,相當于無息貸款,萬一企業垮了,錢回不來,學校工資發不了,就會造成不良影響。

 

  在黃新茂看來,登記為企業法人、營利性學校的后顧之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校好處歸老板,對投資者有利,對老師不利。企業里的職工不能享受事業單位的待遇,退休也只能按企業員工的待遇,這可能會影響到教師的積極性。二是土地從行政劃撥改為出讓,應參照什么標準。三是投資者回報和所有權問題也沒有法律依據?!督逃ā?、《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指出教育是非營利的,要邁出這一步會遇到一系列問題。

 

  “以上這些都是在改革中可能遇到的棘手問題,必須要解決。如果這步改革成功了,對全國有很大的影響?!秉S新茂說。

 

  鑒于這場改革本身所面臨的復雜性和艱巨性,鄭增儀建議,溫州也要考慮設立退出機制,如果試點成功了,再全面推進,如果不成功,大不了退回去,不能給自己限定死,更不能急功近利。既然改革到了深水區、攻堅區,就應該好好研究,先行先試。作好申報、分類、退出三方面的配套改革政策。

 

  黃新茂也贊同設立退出機制。他說,“民辦非營利學校教師與公辦學校教師的平等性問題通過事業改革解決了,但營利性學校與公辦以及非營利性學校的教師還有很大差別,有可能存在兩種情況:要么教師待遇特別高,要么很低。如果教師隊伍不穩定,一旦學校沒有能力辦學,只能關閉,這對社會對教師都不公平。而設立退出機制,民辦教育可能更有活力?!?/span>

 

  此外,黃新茂還建議,退出機制也要有相應的標準。比如,出資者當初原始投入部分按市場存款利率的多少倍進行結算,應該按什么標準退出,都要作出規定。

 

  黃新茂說,“就營利性學校而言,現在大家最擔心的是回報和產權的合法性問題。在這些問題上,我覺得政策應該再寬松一些,土地當年劃撥,現在轉讓了,土地出讓金可以先掛著,也可以作為公有股份先掛賬。如果有一天學校不辦了,這塊費用可以再結算,盡量給民辦教育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既然是‘摸著石頭過河’,就要作一些大膽的嘗試?!?/span>

 

  民辦教育經費蛋糕再大一點

 

  對于政府購買服務的落實,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相關民辦學校人士都表示非常欣慰,而他們同時期望政府健全補貼機制,提高民辦教育補貼經費,把政府購買服務這塊蛋糕再切大一點,讓他們的日子稍微寬松一些。

 

  戴海東說,目前民辦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師資力量薄弱,不能引進優秀教師,而影響師資的主要是編制和資金。

 

  根據溫州市“1+14”政策,民辦學校按照培養的學生人數由財政給予15%至20%比例補助。今后要逐步提高補助比例,使公辦、民辦學校享有同等的財政支持。

 

  “像我們這樣的民辦高職,政府購買服務能否先從原來的20%提高到30%,這樣我們一年除交納教師社保之外就可以余下400萬元,這400萬元就是真正的辦學經費了。經費稍微有一點點盈余,民辦學校的日子就會寬松一點。我們現在70%以上學費用到人頭費上,已經到了臨界點。而公辦學校用于人頭費的約50%,我們教師的待遇與公辦還有距離?!贝骱|這樣期望著。

 

  此外,戴海東還有一個呼吁:希望招生指標要適當向民辦學校傾斜。“民辦學校是以生養校、以費養校的,學生人數多個100人或500人,經費就不一樣。我覺得有一定規模,才能做到有一定的質量,有一定的特色。民辦學校的特色怎么來,需要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鼓勵和扶植,包括政府、企業、學生、社會等?!贝骱|說。

 

  瑞安市開元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長金劍也有同樣愿望,他希望對民辦中職學校的購買服務額度能提高到50%,另外學費補助也要多一點。因為民辦中職學校免除學費之后,幾乎沒有收入來源了。而教師的工資、社?;鶖得磕陞s在上升,學校辦學經費捉襟見肘。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們盡管很希望政府提高經費補助比例,但是他們也不希望政府全部給滿了,要給他們留一個口子,這樣還可以收一部分費用。他們認為這就是民辦學校的活力,政府全部給滿了,就沒法收費了。

 

  黃新茂認為,靠學費來支撐的民辦教育體系是有問題的。“教師如果隔幾年漲一次工資,公辦漲了,民辦學校要不要漲,民辦學校漲了,那學費就要升上去了,如果辦學質量沒有上新臺階,學費漲了招不來學生,或者學生質量差了,就嚴重制約了發展?!?/span>

 

  黃新茂分析指出,導致我國民辦教育經費捉襟見肘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政府對民辦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財政支持有限;還有民辦教育資金來源渠道太單一,主要靠向學生收費。而發達國家,比如美國,他們民辦學校經費大約由三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收取學生的學費,這個比重約占70%;還有一部分是財政支出;另外一塊就是社會資助。

 

  “人家是三路進財,我們只有一路。人家公共財政是靠制度化的,而我們不是制度化的,是靠拍腦袋的,我給你一點吧,帶有恩賜的這種形式?!秉S新茂說。

 

  規劃要留有足夠空間

 

  多年來,不少地方的民辦教育一直處于自發狀態,政府只傾向于對公辦學校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很少將民辦納入規劃范圍,因而民辦教育低、小、散問題十分突出。

 

  此次溫州借民辦教育改革之機,在“1+14”文件中提出,統籌民辦學校布局,各地要按照 “1650”城鎮體系框架和村級組織“轉并聯”后農村新社區建設的發展要求,將民辦學校布點納入教育布局調整規劃,并與城鄉規劃調整和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做好銜接。規劃部門在統籌規劃教育設施布局時,要優先規劃民辦學校。

 

  溫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戚德忠介紹說,“我們還委托浙江大學給我們做教育規劃,給民辦學校讓出空間,在確保公辦均衡教育的情況下,擴大民辦學校的辦學力量?!?/span>

 

  那么,教育規劃要給民辦學校留出怎樣的空間?

 

  王大愛表示,蒼南縣現在公辦學校規劃做得非常到位,但是民辦學校的規劃,只是做一個大體的思路,對民辦教育的發展進行了預測,留下發展空間。因為民辦學校不像公辦學校有固定的施教區和輻射半徑,所以具體怎么布點,需要根據市場來走。

 

  民辦學校的校長們卻希望把他們納入教育統一規劃,而且要給他們留有足夠空間。

 

  “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一個規劃的空間,教育規劃很重要。如果給我們留有足夠空間的話,民辦學校照樣有一個很好的發展?!苯饎φf,他希望公辦學??刂埔幠?,不要過度投資,否則會造成浪費,惡性競爭,這是很要命的事情。

 

  談到教育資源浪費問題,林君平向記者表露了他的一個擔憂。他創辦的陶山鎮中心幼兒園是自收自支的股份制民辦幼兒園。起初他對辦幼兒園并不感興趣,而鎮里領導多次找他談話,希望他辦一所鎮中心幼兒園,他通過考察最終投資450多萬元,創辦了這所能容納500多學生的鎮中心幼兒園。現在他聽說鎮里還要規劃一所公辦幼兒園,他有些著急了。

 

  他告訴記者,目前陶山鎮已有15所幼兒園,他的中心幼兒園十幾年來一直承擔著鎮里普惠教育的義務,向周邊十幾公里范圍的居民輻射。如果再建立一所鎮中心幼兒園,不僅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的浪費,而且極有可能給現有的幼兒園帶來沖擊。

 

  林君平建議,政府與其在鎮上重新規劃建設中心幼兒園,不如把他的幼兒園買走,把剩余的錢用于別的地方教育事業。

 

  “如果非得要再建一所中心幼兒園,也可以考慮讓我們托管,我們有現成的管理模式和人才,以此發揮資源的市場最大化?!绷志秸f。

 

  就林君平所擔心的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也向瑞安市陶山鎮一位鎮長進行了求證,這位鎮長告訴記者,每個中心鎮建一所公辦幼兒園是省里規定的,而且納入省教育廳考核范圍的,這不是鎮里所能決定的。

 

  瑞安永久機電學校董事長溫邦彥認為,如果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進行競爭,不僅是此消彼長的問題,而且民辦學校永遠競爭不過公辦。公辦學校有錢,往下投多了,民辦學校的空間就會受到擠壓,因為蛋糕就這么大,特別是縣一級的,生源非常有限。

 

  對于教育規劃如何考慮公平對待民辦學校的問題,王大愛也提出了一些設想:“我們考慮兩條腿走路,公辦要推進,民辦要扶持。而在公辦和民辦學校產生矛盾的時候,我們的總體思路是要讓利于民,因為只有讓利于民,才能促進發展?!?/span>

 

  王大愛還就如何避免教育資源惡性競爭和過剩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我們現在也要求各個鄉鎮定點找地方建公辦幼兒園,但是,如果一些鄉鎮已經有品牌幼兒園,又何必在乎姓公姓私呢?重要的是老百姓能享受到公辦幼兒園的優質服務,管理完全是可以變通的。比如說,有些地方把公辦幼兒園建立起來以后讓優質民辦幼兒園來托管,這樣民辦得利,政府也輕松,也能滿足老百姓多樣化選擇,多好啊。

 

  “當然,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在發展中各自要有明確的定位,這個定位很重要,公辦學校不能去搶民辦學校的飯碗,民辦學校也不能去搶公辦學校的飯碗。民辦學校一定要尋求差異化的發展道路。所以我們在招生的時候,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之間沒有太多的矛盾的?!蓖醮髳壅f。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