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李稻葵:未來十年要對付中等收入陷阱等三個圈套

時間:2021-07-24 01:25

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11日在京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解決的最核心問題并非近一兩年增長的問題,而是未來10年整個中國經濟如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三大圈套。

 

  李稻葵指出,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態勢已面臨中等收入陷阱;具體說來,根據國際經驗,中等收入陷阱是三個圈套組成的。

 

  第一個圈套是利益格局的盤根錯節,具體表現為利益集團對體制改革的阻礙,這是幾乎所有的國家從興旺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

 

  第二個圈套是泛福利化傾向。對民眾過早地采取泛福利化政策,大量的財政支出用于搞社會福利,導致經濟活力漸失。

 

  第三個圈套是金融危機。大部分進入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國家每隔幾年都會出現一次金融危機,而每一次出現金融危機往往導致經濟發展倒退5年甚至是10年。

 

  李稻葵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決定》就是針對上述三大圈套,逐一破解。

 

  關于利益集團的阻礙,三中全會決議強調市場在資源分配中要發揮決定性作用,用這個認識去破解利益格局的阻礙,同時簡政放權。預計簡政放權將是2014年改革的重頭戲,是三中全會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一個利器。

 

  針對泛福利化的圈套,李稻葵指出,泛福利化的根源是收入分配不均,是農村和城市的收入分配不均,農民沒有從長期經濟發展當中獲得收益。三中全會允許農民獲得財產性收入,本質不在于為短期的經濟發展尋找新的增長動力,而在于為農民創造一個可以長期從經濟發展中獲益的機制,根本化解泛福利化的政府沉重包袱的根源。

 

  針對如何應對金融危機,李稻葵分析,必須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對此,《決定》已談及甚多;但預計短期內需要進一步深入推動對資本市場的改革,恢復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

 

  李稻葵認為,若上述三大圈套得以解決,則在2023年末,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有望翻番達到1.2萬美元;總體的經濟規模基本上接近美國,甚至有可能超過美國。

 

  以下為李稻葵演講全文:

 

  李稻葵:尊敬的章總,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早晨好!

 

  非常高興參加此次財經年會。其實我突然發現,這個應該叫2014年財經年會,2013年已經過去了,可能這個傳統,也許是從之前延續下來,不好出現一些調整,要我說應該叫2014財經年會,咱們面向未來。剛才兩位嘉賓講得非常精彩,講得非常實在,都是中國經濟和改革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主辦方給我安排了一個很大的題目,叫做三中全會改革的歷史和國際影響。我想我今天是最聽話的嘉賓,我一點文字都沒有改,就按照這個文字來。我談一點務實的想法,談一談三中全會對于國際的影響。

 

  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世界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我一個比較粗淺的解讀或者解釋叫做新的三個世界的格局。哪三個世界呢?富國、窮國和中國。富國指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這些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的三四年之內碰到了巨大的問題,毫無疑問。但是從去年開始,2013年開始,以美國為引領的全球的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已經開始。所以今年2014年,我相信這么一個經濟復蘇的格局將會繼續延續下來。窮國包括印度、巴西、南非等等國家,很多人把巴西、印度、中國、俄羅斯混在一塊。但是我一開始就講,所謂金磚四國不能這么講,金磚四國是金加磚。那些國家總量的GDP合在一塊還不如中國,那些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是不穩定的。去年印度的增長速度巨幅下降,俄羅斯和巴西在3%以下,低過了美國的發展水平。所以這些富國和中國的情況不一樣,窮國也不一樣。

 

  中國的情況是怎么樣呢?中國的情況跟這些國家都不一樣。中國具有兩面性,既有窮國的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一些特質,包括我們還有1億多的貧困人口,包括還有很多,50%左右的農村人口沒有進城。同時我們也有一些富國的特征,包括外匯儲備現在還是3萬多億美元,包括我們大量的產能過剩,包括我們大量的產品,從水泥到鋼鐵都是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包括我們國家制造業整體的競爭力還是比較強的。仍然保持著巨幅的貿易順差,去年我估計是24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占GDP2.4%左右。所以我們的情況跟富國跟窮國不一樣。

 

  到今天經過了5年的金融危機,世界格局的變化是什么樣的呢?我剛才說了,富國正在逐步的恢復。去年美國的增長達到了接近2%,是1.7%,具體數字我們還不知道,2014年有可能更高。歐債危機通過去年的調整以后,基本上已經走出來了,今年2014年歐洲整個歐元區有可能出現正增長,去年是微弱的負增長,去年整個歐盟地區是正增長。所以2014年,2015年,未來兩年我的分析是,整個經濟的國際形勢剛出現一個變化,富國由守轉向攻,富國的工作重點,法國的工作重擔將會是咄咄逼人的,要制定新的國際的經濟、貿易和金融法則,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格局。在這個大格局下我們來探討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我想是很有意義的。

 

  三中全會的決議最核心要解決的問題并不是這一兩年增長的問題,也不是未來四五年增長的問題,而是未來10年,整個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態勢。中國的發展態勢目前已經的確的進入到了中等收入水平的這么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最頭疼的問題是如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這是三中全會我理解最核心的問題。未來10年如何出臺一系列的改革,如何貫徹這些改革,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具體說來,根據國際經驗,中等收入陷阱是三個圈套組成的,一環連一環的,這也是我們國家現在或多或少已經感受到的三個圈套。

 

  第一個圈套是利益格局的盤根錯節。具體表現為利益集團不愿意讓這個體制繼續前進,而躺在現有的,不適應現在經濟發展的制度上繼續保持現有的格局,這是第一件事情,利益集團的盤根錯節,不愿意繼續前進,不愿意讓這個制度繼續前進。這是第一大問題,幾乎所有的國家從興旺走向衰落,直接原因,第一大原因在這個地方。

 

  第二個圈套是泛福利化傾向。就是當經濟發展開始出現了一定苗頭的時候,由于受惠不均勻,因此政府不得不去花錢,用香港的一句話分米來獲得百姓的支持。因此過早的套上了福利化的包袱,大量的財政支出用于搞穩定,用于搞社會福利,這個前景也是極其堪憂的。

 

  第三個圈套是金融危機。大量的國家,大量的進入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國家每隔幾年出現一次金融危機,每一次出現金融危機經濟發展倒退5年甚至是10年,亞洲的金融危機,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機都是這種情況。

 

  這三件事情構成了中等收入陷阱,如果這三件事情能夠一一化解的話,中國經濟未來再過10年將會出現一個非常壯觀的前景。三中全會的決議,我從經濟學角度理解是針對于三件事情一件件去做的。

 

  第一件事情是利益格局。怎么突破利益格局?強調市場在資源分配中要發揮決定性作用。因此一個推論就是要簡政放權,因為客觀的非常坦率地講,當前制肘我們經濟制度變遷的利益團體我認為主要是有三大方面:一是部分地方政府習慣于借錢,習慣于搞投資,習慣于搞GDP,習慣于短期的收稅,一搞GDP就靠收稅,靠這個事情發展,短期把GDP吹大,剛才謝平講得非常好,這是第一大利益團體;二是部分國有企業,習慣于國家壟斷的地位,習慣于國家的政策,習慣于低息貸款在不斷發展,也不愿意讓這個制度繼續往前走;三是對改革產生一定阻礙作用的,就是部分中央部委,習慣于行政審批,習慣于權力,任何事情你要改革,要放權,不能亂,一放就亂。那么怎么辦?提出市場發揮資源分配的決定性作用,用這個認識去破解利益格局的阻礙,同時簡政放權。所以簡政放權恐怕是2014年改革的重頭戲,這是三中全會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一個利器。

 

  第二個利器是解決泛福利化的根源。泛福利化的根源是收入分配不均,是農村和城市的收入分配不均,農民沒有從長期經濟發展當中獲得收益。所以我的理解,現在要提出農民獲得財產收入,根本的作用還不是短期的城鎮化,不是短期的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動力。本質就是要給農民兄弟們創造一個可以長期跟經濟發展同步的,從經濟發展中獲益的機制,從而讓農民不要成為社會不和諧、大量福利開支的一個對象。根本上化解泛福利化的政府沉重包袱的根源,這件事情需要長期去堅持,而不是靠短期的一兩下子改革就可以完成的。

 

  第三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對于金融改革毫無疑問,必須加快金融體制改革。三中全會報告里面講得非常細,講了很多。我想可能短期內需要落實的,就是要對我們的資本市場進行比較深入的改革,要恢復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像今天這個樣子,資本市場的市值,股市的市值又回到了GDP36%。我剛才算過這個數字,而且還在下降,這么一個情況不利于化解金融危機。設想一下,如果大家對中國的資本市場沒有信心的話,對于銀行業沒有信心,包括銀行股權的價格下跌,上個星期,工商銀行(601398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和建設銀行(601939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已經跌破了資產凈值了,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的金融市場稍微開放一點的話資本可能外流,這也是需要改革的一個著力點。

 

  這三件事情如果做成的話,應對利益集團,強調市場作用,政府簡政放權,應對農民的收入提高,搞新的土地的使用權改革,應對金融危機進行深化的金融改革,包括資本市場改革,這幾件事情如果到位的話,我們可以最后展望一下中國經濟十年以后的大圖像。再強調一遍,我這個展望是基于現在的改革能夠基本到位,能夠逐步推進的前提下,在這個大前提下,中國經濟10年以后,到2023年末,2024年初,我相信會出現三大格局性的變化,在全球的地位將會跟今天完全又不一樣了。

 

  第一大變化,中國經濟人均的收入水平從今天的6千美元應該能夠翻番,到1.2萬美元。這是我經過測算的,目前我們的人均水平是美國的18%,我們的均衡水平,最終水平應該是達到美國的70%左右。從18%到70%人均水平,應該有巨大的增長的空間,我不擔心增長的潛力。只要改革一到位的話,我們再過1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上能夠邁入到發達國家的門檻,剛剛進門,不能說到這個會場的中間,是剛剛進那個門,這是發達國家的俱樂部,剛剛能夠進到發達國家的門檻,這也是了不起的一個成就。告別小康時代,進入初步發達的階段。你可以想像,老百姓的素質,文化的素質,整個經濟的生活質量,空氣質量,一切的一切都會隨之改善。

 

  第二大變化,總體的經濟規?;旧夏軌蚋绹嗤?,甚至于還有可能超過美國,這也是我做了很多計算的結果。到了那個時候,整個經濟規模會基本和美國持平或者超過美國,這也是意味著世界格局的一個重大變化。中國將是全世界第一大市場,剛才遲福林院長講得非常好,我很同意。再過10年中國是第一大市場,是第一進出口國,各種產品、各種產量,各種消費量都占世界第一,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又將上升到另外一個本質性更高的層次,綜合的國家能力將會提高。今天我們所擔心,所糾結的很多領土的問題,日本的問題,我想到了那個時候將會有一個全面的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請大家關注這個事情。因為經濟是基礎,經濟規模到了那個時候,經濟的能力、軍事的能力都會上好幾個臺階。

 

  第三大變化,這也是我們值得展望和期望的。到了那個時候,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格局、制度格局可能會初步呈現出來,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市場經濟的大的格局到了制度框架,可能已經基本上定型了。這個制度框架有什么樣值得我們展望的呢?這是很大的課題,我覺得恐怕有兩件事情:一是強調公平;二是強調有序,是公平有序的市場經濟。并不是政府完全不管的,并不是像英國、美國式的市場經濟格局,可能有點側重于德國的市場經濟模式。最近我在編一本書,我已經基本上做完了,可以出版了,叫《德國市場經濟模式及對中國的借鑒》,強調公平,強調有序,公平有序的市場經濟框架,在未來10年以后將初步的形成。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我預測重要的特點就是國家不是直接管國有企業,剛才遲福林院長也講了,而是國家通過金融控股的方式持有一部分企業的股份,通過這個方式來加強公共財政的基礎。如果在某一個年份財政收入下降,政府可以通過變現一點他持有的股份來彌補國家的財政收入下降,讓國家綜合的穩定社會秩序、穩定經濟波動的這么一個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這就是未來10年中國經濟大的格局。再強調最后一遍,我講的事情不是無條件的,我講的三件事情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從現在開始必須一件件的去落實三中全會給我們描述的美好的藍圖,謝謝各位!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