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將為企業發展帶來許多“紅利”或者說機遇,其中10個方面尤其值得期待。
市場化改革帶來的機遇?!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重大的理論創新,意味著今后經濟體制改革將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展開,必將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創造更好環境。
政府職能轉變帶來的機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說政府在經濟工作中無所作為,而是要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發揮好彌補市場失靈的作用,避免對市場的不當干預。如果政府職能轉變到位,那么,企業的經營環境將進一步改善。
金融改革帶來的機遇。從生產要素角度講,利率市場化是最值得期待的改革內容之一。我國的勞動力、技術、知識等要素市場化程度較高,但資金、資本市場化進展較慢。金融改革將創造更有效更廣闊的境內外資本市場,助力企業優化資本結構,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國有企業改革帶來的機遇?!稕Q定》指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今后,國有資產的資本化、市場化水平將加速提升,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將進入一個新階段。這無論對國有企業自身還是對民營企業,都會提供很多發展機遇。
財稅體制改革帶來的機遇。財稅體制改革傳遞出的信號是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調整稅種結構、穩定稅負、加強和改進稅收優惠政策等。這總體上有利于減輕企業稅收負擔,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企業應及時了解、研究這些調整可能帶來的影響,并適時調整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
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帶來的機遇。如今,一些大城市的投資需求趨于飽和?!稕Q定》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這不僅會帶來城鄉面貌的巨大變化,而且蘊藏著巨大的投資需求。
深化農村生產經營體制改革帶來的機遇?!稕Q定》提出,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這些舉措不僅將為農業和農村注入市場活力,而且將有效盤活農村資產,拓展農村經濟發展空間,形成以工促農的良好局面。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帶來的機遇。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可能會在一時、一定程度上減緩經濟增長的步伐,對政府、企業來講,日子都會有些難過。但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將倒逼企業和經濟轉型發展。這不僅將使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而且會使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對外開放體制改革帶來的機遇。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以及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加大與世界各國尤其是周邊國家合作力度等,將全面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有利于我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利用全球資源。
社會事業改革帶來的機遇。未來養老事業、衛生事業、教育事業都將有很大發展。社會事業的改革發展不僅能促進相關產業發展,而且會產生間接的、溢出的經濟效益,使企業生存發展的經濟社會環境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