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需求,是在實際工作中產生的。這一點,地方的領導干部可能更有體會。發展遇到瓶頸、項目難以推進、民生支出不足……面對這些問題,負責任的領導干部都會想方設法去解決。老路走不通了,自然要走新路。想辦法解難題的過程,就是改革。也只有這樣,行動才有方向感、才有信心,原地不動是永遠找不著北的。
現在,各地都會遇到一些兩難問題。比如鶴城區修高速路時的情況,一邊要推進項目,一邊是群眾訴求,都不能忽視,都不能耽誤。這個時候,與其空喊改革口號,不如腳踏實地去理一理頭緒、訪一訪情況。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有其根源,不撬動堅冰,水就不能活起來。
當然,干起來,不是瞎干、蠻干、隨意干。項目沒幾個,先把拆遷搞起來,最終導致大片土地拋荒閑置。類似這樣的事情,絕不能假改革之名發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蹄疾而步穩”,調查、研究、謀劃,看準之后放手干、大膽干,干的時候有反饋、有監督,才能真正把握好改革節奏。
“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腳踏實地地干、不摻水分地干、擲地有聲地干,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方法和態度。